16/01/2018
子虛烏有的洪憲瓷?
1942年趙汝珍《古玩指南》中記載:「清社既屋,民國成立,繼之而起者則有袁項城之洪憲瓷。先是項城醞釀稱帝,照專制時代之慣例,登極時必造瓷以資紀念,遂派公府庶務司長、瓷學專家之郭葆昌氏為九江關監督兼陶務監督,經營燒造事宜。當時只陶土、人工出自景德,顏料則取諸禁內,所製各器悉仿『古月軒』,而底款則一律為紅色篆書『居仁堂』三字。以胎質太薄,燒煉時損失甚鉅,是以精品不多,燒成後分賞簡任官吏各一件。」
按趙汝珍《古玩指南》中描述推測,根據民國初年的行政機構設置,當時全國設有22個省,官員2000餘人,以此推斷「洪憲瓷」的總數量約2000餘件。由於「居仁堂」款真品的製造數量本來就相當少,又因袁世凱僅僅做了83天的皇帝,加上國民對袁世凱在戊戌政變時出賣譚嗣同,向榮祿告密的無恥行為的鄙視,所以收藏者寥寥可數,能夠傳於世的肯定不多。袁世凱垮台後時局一直動盪,戰亂頻生,我相信亦損毀了不少。
《景德鎮陶瓷史稿》記述袁世凱於1916年派郭葆昌到景德鎮督燒御用瓷器4萬件,內有仿琺瑯彩瓷1000件,共用銀140萬元,並記載燒窰戶為鄢得意。
有學者卻認為,自袁世凱於1915年12月底決定採用「洪憲」為國號,至1916年2月23日袁氏被迫取消帝制的短短幾十天時間,是不可能完成造瓷籌備、設計、做坯、上彩、入窰、加彩、烘彩、款識等等程序。因此,全部書寫洪憲款識的瓷器,不論「洪憲年製」或是「洪憲御製」都不可能是真品
據聞耿寶昌從郭葆昌友人的憶述得知郭葆昌並未有造過洪憲瓷器。耿寶昌認為袁世凱所訂燒的瓷器應當是帶有「居仁堂」款的。可惜這只是他個人的揣測,不足為信。
向焯的《景德鎮陶業紀事》成書於民國八年(1919年),只提及前清御窰廠於「民國五年,袁總統洪憲時代曾改設陶務監督署,帝制敗,署亦撒焉」,並沒有提及當時所燒的瓷器是何等樣子、款識。袁世凱訂燒「居仁堂」款瓷器如此重要的事向焯一字不提,令人大惑不解。
袁世凱竊國離現在只是一百年左右,他當年究竟有沒有於景德鎮訂燒瓷器、落的又是甚麽款識,可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突然間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最近有一個收藏家想向我出讓幾件「居仁堂製」的粉彩瓷器,問我有沒有興趣。
收藏這回事,我從來的宗旨是不懂的不買、不收,以免將來令自己成為笑柄。
搞收藏沒有僥倖可言,懂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容易明白,但心存僥倖、自以為真懂的人卻多不勝數,所以才出現8000萬人搞收藏,7998萬人玩假貨這種怪現象。
我的說法並沒有誇張。據我二十多年來所接觸過的所謂收藏家、出席無數次拍賣會、在網上藝術論壇溜達之所見所聞,說得上是收藏家的只得兩萬這個數字,只有多,不會少。
《古玩指南》指出「底款則一律為紅色篆書『居仁堂』三字」,收藏家說勻給我的粉彩瓷器的底款卻是紅色楷書「居仁堂製」四字。我提出我的懷疑,他卻說紅色楷書「居仁堂製」四字款才是真正的洪憲瓷。
我孤陋寡聞,究竟洪憲瓷真品的底款是紅色篆書「居仁堂」三字,還是紅色楷書「居仁堂製」四字,我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不買,更何況我一直都鄙視袁世凱其人。
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博物院都沒有洪憲瓷藏品是因為如我一樣,鄙視袁世凱其人,所以不收藏他訂燒的瓷器?想想又不會。永樂帝發動靖難之役,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也算無德無良,「永樂年製」的瓷器真品還不是散落於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
我相信唯一的解釋是各大博物館也搞不清楚甚麼是真、甚麼是假的洪憲瓷。
原來不止我孤陋寡聞,想想也覺得安慰。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