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09/02/2018
掌控七種情感,帶來幸福
2018年,許多人都說是進入AI即人工智能的時代。過去的工業革命,機器代替了人的手腳勞動,被稱為第一次機器時代;現在人類面臨的是機器代替人的腦袋思考,即進入第二次機器時代。
自從機械人下圍棋贏了世界高手之後,許多人說醫生、律師、會計師等等工作在可見將來都會大部分被機械人取代。於是,有一位日本作者提出:如果手腳頭腦都可以被機器替代的話,你被稱為「人」的理由是甚麼?
答案是:人,擁有機械人所沒有的情感、信念與操守。這位作者重點談的是情感,因為情感就包含信念、操守,包含妥協和堅持。
這位日本作者叫小川仁志,1970年生於京都市,是大學副教授。以在商店街主持「哲學咖啡廳」等親近市民的哲學而著名。著有《哲學的教室:改變人生的14堂課》、《超譯「哲學用語」事典》等書。
小川仁志寫的一本新書,譯成中文的書名是:《不偽裝,不勉強,遇見更好的自己》。不偽裝,不勉強的意思,是指每個人最需要相處的人,就是自己。人的內心有七種情感,人生是受七種情感操控的,認識和掌控這七種情感,就能認識你最不了解的自己,接受真正的自己。
掌控自己,尋求和認清事理,而不是屈從權勢,應聲附和,或得過且過。我們也許想改變社會,改變世界,但終其一生的堅持也未必能改變甚麼,甚而會在我們堅持中眼看著社會走樣、變形、淪落,但我們堅持和堅定至少可以使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這過程,就是人生,也是幸福。
小川仁志在書中說,我們每天都在又笑、又哭、又氣憤、又開心的情緒中度過,而這些情緒起源就在我們每個人內在的七種情感之中,即:成就感/義務感/罪惡感/親切感/厭惡感/自卑感/幸福感。探究這些情感的本質,會使你更懂得如何控制並享受這些情感,活得更好。
先講成就感。
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說:「人並不喜歡從天而降的幸福,而想要自己創造幸福。與大人送給他的禮物相比,孩子更喜歡自己用沙丘和麥稈打造的城堡。」成年人的收集嗜好也是如此,越是辛苦收集的物品越喜愛,簡單得到的不會珍惜。
成就感是驅使我們生活的動力。人因為有成就感才有忍受辛苦、堅強生活的動力。
一般來說,多數人會選擇比較好走的路,但一旦嘗過經歷苦難而得到成就的滋味,就會忘記先前的苦難再接受挑戰。這就是成就感對人生的推動。
再講一下義務感。
促使人們行動的動機有三種:
一是因為想做而做,例如想吃,想睡,想玩,想交男女朋友;二是因為法律或其他強制的規定而做,例遵守法律,交通規則;三是因為義務感而做,例如倫理,道德,禮儀,比如不亂拋垃圾,排隊,選舉時投票等。
想做而做是慾望本能;依法而做是基於法定規則,為他人安全你不能狂踩油門。
義務感是使我們身處的社會成為一個人人有責任的社會。如果置身一個缺乏義務感的社會,會使居住者不安。義務感來自我們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體,與人方便也是自己方便,幫助別人也因為有一天你也要他人幫助。
小川仁志講到人的另一種感情是罪惡感。
當被人罵的時候、傷害到他人時候,毀約的時候、說謊的時候……,我們會抱有「是我的錯」「真是對不起」等等反省情緒,這就是罪惡感,是一種悶悶的、感覺自己很差勁的情緒。一旦有了這種情緒就會持續一段時間的低落。罪惡感通常產生在自己給他人造成困擾或傷害的時候,但哲學家漢娜·鄂蘭從納粹分子本人並不邪惡、只是在執行上級命令時不去思考,於是產生大規模的邪惡行為,而提出了不思考的人容易產生「平庸的惡」。因此不思考的「平庸的惡」的人沒有罪惡感,一個人有罪惡感是因為有思考。對於自己的行為不加以思考的人才是惡人。
因此罪惡感是阻止一個人產生罪惡的一種感情。簡單來說,就是當自己的行為違反了社會或人類所認同的規則時,就應該有罪惡感。
至於追求快樂或慾望的行為,如喝酒,賭博,性慾,只要保持適量,就能被接受,超出範圍就應該覺得有罪惡感。
另一種情感是親近感。班上最受歡迎的同學,公司從上到下的同事,身邊圍繞著學生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親切感。
哲學家亞當・斯密說:「與他人共鳴就是獲得快樂,同席者的談笑帶給我高度的舒適感,他們的情緒就是呼應自我情感最大的喝采。」
為甚麼我們對內心認同之人才能毫無顧慮地說話?這是因為我們是存在於複數中的單數,也就是當我們內心存在著別人時,就能使彼此的心相互靠近,這個狀態以親近感的產生所表現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私的基因,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應該保持六對四的比例。
另外三種情感是厭惡感、自卑感和幸福感。而同各種情感關連的就是幸福感。「為甚麼會開心、為甚麼會生氣、為甚麼會哭泣,都是因為想要變得幸福,『我想要幸福』的呼聲以各種情緒呈現。」
甚麼是真正的幸福?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幸福?
有的哲學家認為積極正面思考的樂觀主義就能得到幸福,有的認為幸福來自專心於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勉強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有的認為幸福以宗教為基礎,尋求心靈的安寧就是幸福。所有的說法都指向幸福來自內心感覺,而不是外在的名利財富。
幸福是一種可以讓人感受到的情感。人是擁有細膩情感的動物,上面提到的六種情感每種都會帶來幸福感,這或許是因為我們既脫離不了這些情感,也為了追求幸福而生存的緣故。
成就感能帶來幸福,經由付出而得到的經驗是幸福。義務感帶來幸福,盡義務就意味會被他人需要,為人需要的感覺是幸福感。因為有罪惡感,人才有覺醒與自新,這也是幸福。培養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就是通往幸福的捷徑。戰勝厭惡感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幸福。人因為在同他人比較而產生自卑,於是追求向上的目標,這過程就是幸福。
因此,只要熟練運用情感,就能變得幸福。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不偽裝、不勉強,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小川仁志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