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01/04/2025
從藏家到策展人,我在藝術月的七個身分
今年的香港藝術三月,每天穿梭於數之不盡的展覽和活動中,看見多少新知舊雨,好不熱鬧!
朋友久別重逢,一般都會寒暄幾句,談談近況。但我慢慢發現,隨著我的在藝術文化界所擔當的「身分」愈來愈多,要在三兩分鐘內清楚交代我的工作,也不太容易。
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這些年我一直從畫廊、拍賣行以及其他途徑收藏自己喜愛的藝術品。今年,很幸運地在Art Central和Art Basel的開幕日已分別看中幾件作品。當中有新認識的來自首爾、台北、柏林、紐約的畫廊代理的年輕藝術家,也有本身已認識多年的本地畫廊代理的香港藝術家 —— 這也反映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或交易)中心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在Art Central與香港著名藝術家區大為先生合影
作為一個收藏藝術逾十年的人,在不斷收藏的同時,我也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收藏系統(所謂「貴精不貴多」),以免自己的收藏變得雜亂無章。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尋找拍賣行的協助,為自己的逾百件收藏「去蕪存菁」。今年春拍,在專家朋友的協助下,我收藏的一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最終以一個不錯的價錢成功拍出,讓我的藝術收藏之旅可持續發展下去。
作為一個藝術顧問,我最近有機會跟來自日本的著名畫廊NANZUKA合作,籌辦畫廊成立20周年的貴賓/藏家派對。從一個Event的基本set-up,整個活動的流程,以至「兼職」主持控制現場氣氛,作為藝術顧問的我都要一一兼顧。幸好當年接受過 Agency「一打十」的專業訓練,最後活動總算無驚無險,順利過關,皆大歡喜。
日本的著名畫廊NANZUKA廿週年藏家派對
作為藝術展覽策劃人,我需要經常發掘不同的藝術文化內容,協調不同的人手及資源,以及平衡藝術、文化、商業等多方面利益,好讓展覽順利進行。上月,我在中環大館策劃的潘源良歌詞手稿暨書法展《浪子望月心》,獲得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也賣出超過一百件手稿及書法,可說是叫好叫座!從中可見本地觀眾對於真正的香港文化IP及其衍生藝術品還是有很大的需求。
「藝術維C」展覽導賞
作為一個有多年經驗的藝術展覽導賞員,我今年再次與國內知名藝術平台「藝術維C」合作,帶領一班來自中國內地不同城市的廿多個學員,遊走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富藝斯拍賣行以及Art Basel香港展會等地方。我的目標是希望身體力行,以最精準和真實的方式,說好香港的「藝術 x 文化 x 商業」故事。如果有機會透過自己的介紹,進一步打開團友對於藝術的想像,甚至決定開始藝術收藏,那是作為導賞員不可多得的 「Bonus」 吧 。
作為藝術專欄作者,我一直希望以一個「Insider」的角度,去解說和分析不同展覽值得關注的地方。上一篇專欄,我以最純粹的「手寫我心」方式寫出了我對M+博物館「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的看法,結果引來了藝術界不少迴響(在社交媒體吸引數以萬計的轉載及閱讀)。過去一星期,我在不同場合也收到來自博物館館長、策展人、畫廊總監、藝術家、收藏家的「讚好」,說欣賞我的「無畏無懼」,說出了他們的心聲云云 ⋯⋯ 在此再一次感謝大家的錯愛和鼓勵。
最後,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也不時在不同媒體和大學去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想。在 Art Basel 展會期間,我就接受了某本地電視台的新聞訪問,分享了我對於藝術品儲存、運輸、保險業前景的看法。據說,今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行的春拍成績創下了近六年新低點。期望業界繼續努力創新,砥礪前行,早日捱過這個「乍暖還寒」的大環境,一起「做大個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