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2014
日本定出人口發展新策略
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現在都有老年化的社會問題。老年化問題不僅是老人的醫療、照顧增加,最關鍵的是就業人口相對減少,就業者的負擔沉重,以致出現人力危機,人口危機。
許多地區的失業愈來愈低,而到處都出現缺工現象。於是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就引進外勞,但當缺勞動力的現象也蔓延到較不發達的地區時,引進外勞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且是把缺工問題轉嫁他國,並不是長久之計。去年,日本勞動人口首度跌破八千萬,成為亞洲第一個人口減少國。今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設立了「選擇未來」委員會,並提出期中報告,表示「不能任憑人口無限制下滑,必須穩住一億人口」。這是第一次,日本在經濟振興的框架下,對人口作規劃,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人口只是社會福利問題。
台灣《天下》雜誌思考台灣也面臨人口老化、缺工、生育率超低的問題,於是派出採訪隊,到日本就人口問題進行深度採訪,並於7月23日出版的552期,作「不老日本,高齡台灣」的專題報導。
穩住人口,平均要生2.07個嬰兒
日本現有人口一億二千萬,按照目前日本平均每個婦女的生育率只有1.43個嬰兒和人們愈來愈長壽計算,到2060年,日本人口降到8700萬人,減幅高達31%。
那時候,日本的內需規模、勞動力、地方政治,將產生結構性逆轉。所謂地方政治,就是現有的1799地方行政區,25年後近三成會消失,許多政客要失業。
日本勞動人口下降,照去年的趨勢,到2030年,日本勞動人口只剩6700萬人,因勞動人口減少,潛在經濟成長率將變成零。
安倍內閣提出穩住一億人口的目標,首先就要鼓勵生育,把平均每個婦女的生育率提高到2.07個嬰兒。
人口老化,不只是吃飯問題
今年以來,日本社會的缺工現象已成為日本各大媒體的頭版新聞。三個世紀前,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認為人口的無限制增長會導致糧食供應不足的嚴重問題,那時他只看到人口問題是吃飯問題。工業革命改變了看法,人變成勞動力,年輕人口成為成長和吸引投資的紅利。
要解決缺工問題,日本排除引進外勞的政策,認為這不能解決長遠問題,而且影響日本社會住民的素質。最新的解決缺工和人口問題的政策,不僅要鼓勵生育,增加「口」,而且要增加「手」,即讓職場吸納更多的婦女,以及把退休年齡延後,讓銀髮族繼續工作。
日本早在十年前,就將退休年齡延後到65歲。這次「選擇未來」委員會提出一個新名詞:「新生產年齡人口」,重新定義20歲以上、70歲以下為勞動力人口。日本未來很可能採取逐步退休制,鼓勵兼職工作到70歲。
東京大學66歲的特任教授秋山弘子說:「退休年齡這個觀念可以廢止了。」東大一年來舉辦了七場高齡者就業媒合會,吸引800多名60歲以上的居民應徵,成功介紹了156位老人到農場、課後托兒班、養老院和植物工廠上班,最高齡是80歲。
除了退休年齡延後或廢止,安倍新政也要將30到49歲女性勞動參與率,由現在的71%,十五年內要提升到85%,最終達90%。
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低,與社會文化有關。儘管是亞洲第一個西化國家,但父權文化造就的制度歧視,對女性工作並不友善。日本社會一直沒有女性企業家與工作者典範。過去的女性內閣部長,多半只是樣板,擔任不甚重要的職務,直到安倍上台,起用女性接掌自民黨兩個頂尖職務:政務調查會長與總務會長,才讓人感覺安倍來真的。安倍在演說中倡議:日本必須改變的是,凡事都以男性觀點出發的思維方式。
傳統思維改變不易,但日本至少走出了人口政策第一步。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