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6/01/2014

《反回憶錄》有誰能殺死不朽

  馬爾羅的書的中文譯本不多,只是多年前中國的灕江出版社曾出版他在1967年的《反回憶錄》(Les antimemoires)第一卷。在這本書中,他以華麗的筆調寫下了自己一生中異常豐富動盪和戲劇性的經歷,其中有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別人的會晤以及他對人物和事件的評論。

 

  《反回憶錄》是一本新奇而又極富有意義的書,它是一本回憶錄,卻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回憶錄,它不以「自我」為中心,或反思,或自省,而是以人類的命運為關注對象,展示了20世紀發生的許多重要的歷史事實,作者是這些史實的見證人。《反回憶錄》繼承了作者以往探討死亡的作品,但內容更為豐富深刻﹔繼承了以往作品凝重深沉的風格,但場面和氣勢更加恢宏,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讀者帶來了一種類似歷險的精神振奮。

 

  馬爾羅在《反回憶錄》中,講述了自己浪漫傳奇的一生和那些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故事:

 

  駕機尋找傳說中薩巴女王故都,在暴風雨中體驗著死亡臨近的滋味﹔冒著生命危險,奉戴高樂之命前往圭亞那和安得烈斯群島處理全民公決問題﹔抗擊德軍的入侵而受傷被俘,又死裏逃生等等。每一次戰勝死亡,馬爾羅都感受到了生的樂趣,感受到活躍的生命力同死亡和黑夜一樣的有力量。

 

  甚麼是死亡?既然死亡是命定的,那麼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甚麼?在一生處於時代浪尖的馬爾羅看來,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一個人意志的衰敗﹔生,並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價值,而死,有時候卻正是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為了生,要選擇死﹔選擇死,是為了生。生與死之間存在著一種創造性的關係,戰勝了死亡就是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而人生的價值就是在有生之年創造出死亡後的不朽。

 

  馬爾羅的死亡觀,似是繼承了尼采的死亡哲學和不朽觀,尼采說:「完成使命之死激勵活著的人,這種死將成為活著的人的誓言。完成使命的人欣欣然,在滿懷希望和立下誓言的人的簇擁下,去迎接自己的死。」基於這樣一種認識,馬爾羅面對死亡,不是恐懼,也不是心如止水,而是平靜地接受自然規律,他要超越死亡。

 

  馬爾羅主張創造別一個世界來實現生命的永恆,這別一個世界就是藝術的世界。他認為,藝術的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修正,現實世界的生命是註定要死亡,而藝術世界可以超越人類的處境,抗拒死亡,戰勝死亡,它是人類最高價值的表現。所以,馬爾羅沉醉於印度的神秘文化,也醉心於古代埃及的文明、中國的龍門石窟和古城西安。這一切,都是人類生命的價值,是不朽的,「有誰能殺死不朽呢」?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反回憶錄》

作者:安德烈•馬爾羅

由 灕江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