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16:54:52
商界起革命 B 勢力抬頭(蔡美碧)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大部分人認為營商的目標是為「賺錢」,企業是為股東服務,「做好事」就留給慈善團體好了;或者賺到錢後便捐款做善事及鼓勵員工作做義工。但企業能否同時又賺錢又做好事呢?企業創造了無數產品和服務,刺激創新,促進社會發展,為個人和社會累積了大量財富。然而在運作的過程中卻直接或間接地帶來了許多社會與環境問題,例如食品安全、環境被破壞、甚至扭曲了的價值觀、跨代貧窮等,這些問題沒辦法全由政府或慈善機構來解決。金融海嘯更暴露了傳統資本主義帶來的惡果。商界、學界和公民領袖都紛紛為企業未來的發展而出謀獻策,一浪接一浪的新思維不斷湧現,如「自覺資本主義」、「創造共用價值」、「B 型企業運動」等。其中以後者為最具體和有組織力的運動,相信會帶領商界成為一股強而有力的改變力量。
營商新思維
未來的企業必須兼顧盈利、維持社會公平與達到社會公益。不管你的公司是新創企業或老字號,都必須兼顧這三大要素,才不會被淘汰。美國有三位企業家,深感企業對社會有巨大的影響力,然而傳統的觀念卻規範了對企業的性質。他們遂在2006年創立了非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創設了一套認証機制,目的在於重新定義企業的成功,敦促企業在營利之外,利用創新、有效和發展的能力,重建環境,建立更穩健的社會,並鼓勵人們為更崇高的目標而工作。
「B」代表「利益」(benefit)。獲得認証的企業稱為「B型企業」(B Corp)。這類企業仍然是牟利企業,但它們代表一個嶄新而正面的價值觀:除了賺錢,企業還能有更高的目的,那就是讓企業帶來善的力量,證明企業能做好事又能賺錢。與傳統公司不同,「B型企業」重視的不只是股東利益,還有對所有持份者的效益,包括員工、供應商、消費者、環境、社區等。事實上,這些持份者都是支撐企業的重大力量。企業能以公平正義的原則對待他們,越能鞏固與各人的關係,有利管治和發展。此外,「B型企業」的營運方式要顧及人與環境,在生產與營利的同時,應努力不造成傷害,利用企業的力量創造「公眾利益」。由「B型企業」所組成的社群,希望能建立一個新的營商體系,不是要成為「世上」最好的企業,而是對「世界」最好的企業。
如何認證為B型企業
簡單來說,要獲取認証,申請者要先通過網上的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評估內容包括四大方面, 即公司管治、員工照顧、環境影響及社區經營,尤為重要的是公司運用何種商業模式來驅動影響。其次,企業要把定下的社會目標列入公司有關的法律檔,將員工、社區和更廣泛層面的股東納入決策層;同時簽署一項正式聲明,承諾不違反定下的社會目標。第三,一旦機構簽署了「B型實驗室」提供的認證意向書,並繳納會費(費用取決於該公司的年度營業額),則代表正式認證為B型企業,並可接觸全球B型企業的社群網路及資源。
最後,B型企業要每兩年重檢一次。由於評估工具不斷更新,全球最佳實踐標準不斷提升,B型認證也督促企業不斷向前發展,而不是一旦獲得認證便停步不前。如果再重檢時未達到標準,認證會被取消。
「B型企業」的優點是利用市場的力量去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企業不假外求,不需要另組公司或資源,而是自我規範,鎖定要達到的社會目標,利用商業的力量對社會及環境作正面的貢獻。
對企業的好處
從長遠看,「B型企業」有數大優勢。由於社會大眾、股東、客戶、供應商、員工、甚至年青人,對企業在社會參與方面都有愈來愈高的期盼, 令「B型企業」更容易吸引創投資金投資、具有道德觀念的消費者,和更多渴望在社會型公司任職的青年人才。此外,B型認証以全球最佳實踐為標杆,獲得認證的公司在社會及環境方面的表現、問責性、透明度等都被公開評定。所有已獲認證的B型企業的評估結果都會在網上公佈。各家機構都清晰瞭解自己的排名和有待改進之處。嚴格的門檻、兩年一檢的淘汰制和公開排名的激勵措施使得企業不斷發展,與時並進。B型企業之間的社群還能帶來更多新的商業合作機會。最後,B型認証確保公司不會偏離定下的社會目標,避免公司在追求商業利益時犧牲社會公益。
事實上,每一間商業機構都有直接發揮社會功能的能力,關鍵是企業能否把社會目標放到公司的核心策略,運用更有良好效益的方式做生意。
亞洲B勢頭抬頭
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如募資平臺Kickstarter、電子商務公司Etsy、戶外用品品牌Patagonia、霜淇淋品牌Ben & Jerry's、時尚眼鏡零售商Warby Parker等,都加入了B型企業的行列。據B型實驗室提供的資料,線上申請認證的機構約有33,000家,只有1647家公司取得了認證,足見其嚴格的標準。其中有1,000 家是美國公司, 其餘分佈在全球47個國家, 超過130種行業。2015年9月,英國正式推動B型企業認證, 共有62傢俱有社會使命的企業成為創始成員,包括大雜誌、慈善銀行、Bridges Ventures基金、時尚品牌Elvis & Kresse等。英國是社會企業發展蓬勃的國家,用來認定機構具備社會使命的標籤並不少,連這麼一個以社會創新為長遠發展藍圖的國家也推動B型認證,足見它的認受性被國際認同。
亞洲現在有19家B型企業。香港已有兩間B型企業,一是科技企業視野機器人(Insight Robotics),另一則為仁人學社。學社在過去數年致力培育新一代的社企人材;今後會致力提升商企,使之成為改變社會的動力。台灣則是亞洲區中以最短時間取得認證企業最多的區域,成員包括Domi綠然能源、中華徵信所、及綠藤生機等, 更在2015年獲得B Lab獎項肯定。台灣將於3月29-30日舉行「B型企業亞洲年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流覽以下網址: http://www.credit.com.tw/BcorpAsiaForum/。
作者為仁人學社副主席
Ryyy1515@gmail.com
原文刊於信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