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21-12-22 10:01:15

「躺平」與「廢青」:「勤勞」不起來的新一代?--謝思熹博士

 

  「躺平主義」或者「廢青」思想的冒起,到底是青年「廢/懶」,還是我們還未明白青年現時面對的困境?

 

  「躺平」是當下中國內地90後與00後們常用的網絡熱詞,所指是「站不起來,又不想跪著,剩下來的只有躺平」。「躺平」一詞在香港青年中不常用,反大多以「廢青」自嘲。不過兩者確有近似性,背後所反映的是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在高房價、高物價下,青年沒有相應流動空間,只好維持最低生存狀態──「躺平」。近日教育局稱擔心風氣在香港蔓延,故重訂價值教育框架,並將「勤勞」列為第10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及態度,  但筆者不禁要問:這合用嗎?

 

  首先,香港青年真的不勤勞嗎?在學歷神話的時代,不少兒童、青年也將大部分時間及青春放在讀書、補習、進修上。有多少家庭的孩子晚上十時多十一時才完功課,第二天早上天未亮就要起床上學,日復日年復年,但換來的又是甚麼?不同的研究卻發現超過6成學生認為現時學制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挫敗感(62.1%)、未能令其發揮自己所長(64.6%),同時更不同意課程能夠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36.6 %) 。很多人忽略了我們的青年在多項數據中名列前茅。我們已是全球最好成績的152個城市之一,但卻是當中快樂指數最低的一群。若只談「勤勞」的價值,卻不談勤勞的目標,換來可能是青年另一個十年的徒勞。 

 

  總有人會反駁:「業精於勤,荒於嬉」,尤其香港人出名「勤力」,每周平均工作約51.6小時,更是全球最高工時的地區。但我們不斷努力賺錢、提升自己的能力、收入、生活質素、子女的前途等,又錯過了多少家庭生活、夢想與健康,我們真的希望這情況在新生代上延續?更甚是,全球大環境與實踐平台已改變。要知道我們新生代現時成長於向上流動困難,學歷飽和的世代,很多青年之所以選擇所謂「躺平」及自稱「廢青」,正是對現實的反動,如窮著一生只為供樓,未畢業已要背上一身債務,只好離開「買車買樓」這些所謂主流上進的「成功標準」,換取更自主的人生,享受當下。事實,這情況不止香港及內地,其實在世界各地已發展城市都普遍,早有分析指新一代這種心態與經濟下滑及流動空間不足互為因果,並將形成長期的惡性循環。為此,台灣歐美等地也有「失敗者」社會學作相應回應。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尤其將有一半專業工種消失,世界經濟論壇早於2018年指出各國政府應就教育作出根本性的改變,並且為未來將要出現的工作市場配合合適的學習模式,以及促進跨界別合作去配合教育的需要。

 

  筆者不是反對價值教育對青年的重要性,但教育實踐須因材施教,政策更要因地制宜,有清晰路線圖,斷不能朝令夕改,或是藥石亂投。事實上,我們已經推行多年不同的價值觀教育及多元發展教育,但具體執行時卻各施各法,現時的修改更展現出不明白當下香港青年性情、經濟狀況與未來前景,更誤將青年複雜的情況簡化成「沉迷網絡遊戲,耽於逸樂」。這不單是一種曲解,更無助於解決青年問題與需要。回應教育局的新修訂,容我以時下青年都喜愛的歌曲作結:「仍多麽的想敬重你吧,然而一本通書你沒有放下。」

 

  或者,當下最急需要「勤勞」的不是學生,而是成人以及每位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先放下我們過往成功的標準,並盡快創立一個可以離開以學歷定成敗的教育及社會體制,讓學校再次成為讓學習者發展他們的活動和表達想像的地方,讓他們在新的平台好好發展自己潛能吧。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