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6/07/2014

金光燦爛《杜老誌》 借奢華探討貪婪(晴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從監製在那些年交下的舞小姐朋友開始,到編劇研習了一整個年代後得出「經濟泡沫生生不息」的體會告終—《杜老誌》將借一個金光燦爛的傳奇舞廳來探討人性貪婪。

  

莊梅岩(左)與梁李少霞(右)

梁李少霞:「大膽講句,這個Made in Hong Kong 的製作會令人刮目相看,我希望它比我長命。」

莊梅岩:「一共有11個角色,我希望把他們的存在都寫得鮮明,反映當時社會的面貌。」

 

  把時針撥回70年代,梁李少霞可不是今日的著名電影出品人/監製。她,一個廿來歲的少婦,與夫婿合營貿易,「那時只要肯做就搵到食,歐洲、美國都有人來港看貨落單。」杜老誌夜總會差不多是必到之地,她後來乾脆參與飯局,成為座上少數的女賓客。「幾年間我添了一班短暫的朋友。」

 

 

  梁太的舞小姐朋友跟後來在流行文化裏呈現的大不同,「杜老誌的小姐要梳髻、化粧端莊、在舞廳要穿長衫、談吐有訓練,很多還懂英文。(她們的)老闆說,要保留中國婦女的美態。」

 

與舞小姐的友誼

 

  在 梁太口中,她們人人有故事,但愁思點到即止,即使在別的場合遇上,流露出來的友情也有分寸。有幾回,梁太在餐室結帳時始知已有人代付,「原來她和客人在角落午膳,我們招個手,誰也不走向誰。」最「越界」一次,梁太把這些獨特的朋友一一請到兒子的滿月宴上。「大肚時,她們很羨慕地問我幾時生,我說滿月請你們來。」她實踐承諾請了兩圍,「那天我媽一看,眼睛快要掉出來。」

 

  廠家和外國買手、英資華資銀行家、金融大亨股票經紀……幾多生意在杜老誌磨合,幾 多內幕在酒酣耳熱間傳開,梁太說:「有時就靠聰明的舞小姐打和氣氛,確保某些事情發生。」也就是這種金光璀璨的氛圍,吸引「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得主接 下委託—但編劇莊梅岩沒把它寫成另一章《永遠的尹雪艷》,對於從那些玲瓏女人折射出來的男士身影,她更有興趣。「舞女故事很多,但很少人寫舞廳裏的男人。 他們到杜老誌找機會,在聲色犬馬間完成交易。所以一聽說是男人戲,我便『有火』(創作動力)。」

 

  她一頭栽進另一個時空,訪問了不下30人—有像梁太的座上客,也有舞小姐、經理和睇場,但問得最多是銀行家,了解當年在舞廳上演的金錢戲法。「我未去過杜老誌,但聽得愈多,從年鑑讀得愈多,愈感到當時的社會面貌很接近。」她一頓,說:「原來人性是不變的,那時因為沒有聯交所而有法律罅,現在即使有聯交所,人們一樣能夠找到別的法律罅。歷史在重複。」

 

末代貴族的優雅

 

  擅寫人性的莊梅岩,最想借一個時代的奢華來探討貪婪,「做生意永遠有一種掙扎,要賺幾多?底線放下幾多?」這處境也與彼時的杜老誌相呼應,「它同樣面臨抉擇,在舞廳轉型的年代,該跨過道德底線,跟新興的日式夜總會一起無上裝嗎?」

 

  現實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杜老誌在2002年首次結業(後來曾復業,經營到2011年),「它有一種末代貴族的優雅美感,甚至到某些位置,你會感到它不純粹為錢,還有某種執著。」對於梁太,依然回味那個年代的人情,因為親近些單純些。後來她重遇舞小姐朋友,對方已結婚生子在酒家傳菜,「很為她高興。希望她們都好,算起來都70歲了。」

 

編劇解構三主角

 

  梁家輝演來自華資銀行家族的老實商人,在英資大行的強勢下艱苦經營,「我信自己閱人的直覺,把梁家輝的誠懇、為得人都放進角色了。」

 

 

  謝君豪演人人都想「黐金糠」的城中富豪,驕泰放浪,「我有點刻意地把角色寫得離謝君豪較遠,會有新鮮感。」

 

  劉嘉玲演鞋廠寡婦,遇上丈夫離奇死亡,必須挽救家族生意。「這角色外表美麗,裏頭堅強。劉嘉玲很懂得劇本裏的潛台詞,演出令我驚喜。」

 

《杜老誌》原創舞台劇:

 

  2014年7月18-20、22-26、9月4-6、8-10、12-13,晚上八時;7月26、9月7及14日,下午三時

 

(撰文:楊晴,攝影:林良明,編輯:黃寶恩)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