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黎凱欣
照顧者手記

  支持安樂死的台灣知名作家瓊瑤輕生,以及英國國會下議院於11月二讀通過輔助死亡(Assisted Dying)草案,引發新一波關於安樂死的熱烈討論。筆者不禁想起新冠疫情期間,因著照顧患病親人,與安樂死的距離曾經這麼接近。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瓊瑤生前希望推動安樂死。她為自己編寫人生終章,本質屬輕生,而非安樂死。(圖:瓊瑤facebook)

 

  那是2021年盛夏,其中一位照顧的親人罹患絕症。他是生命鬥士,深信自己能夠力抗頑疾。偏偏病魔令他失能,擔心萬一病情惡化至長期臥床,毫無尊嚴地半死不活,到時不如安樂死好了,遂囑咐筆者就此為他準備。

 

  筆者聽罷心中淌淚,默默尋找安樂死的資料。安樂死在香港違法,合法的國家如加拿大及荷蘭,卻只准當地人參與。退而其次,全球只有瑞士容許外國人於當地,接受非刑事化的「輔助死亡」(又稱「輔助自殺」或「協助自殺」)尋死,被不少末期病患視為離苦得樂的目標。

 

安樂死形同謀殺  外地人吃閉門羹

 

  再鑽研下去,雖然安樂死和輔助死亡對病人而言,結果一樣,醫生的做法和角色卻大有不同。安樂死經由醫生之手,「直接並有意令一個人死去,作為醫療護理的一部分」,意指殺害病人。若是輔助死亡,醫生僅提供死亡方法,由病人執行。以瑞士的輔助死亡為例,醫生處方後,病人需自行服用或注射致命藥物,去結束生命。在香港,兩者同樣非法。

 

  然而,瑞士「輔助死亡」的門檻甚高。首先需要加入提供輔助死亡的瑞士相關機構,成為會員。然後按指示遞交文件與病歷,說明申請動機。審核時,病人普遍需符合心智健全、屬於末期病患、不治之症或嚴重失能,導致痛苦難耐等條件,才有機會獲批。

 

  過了這一關,就要前往瑞士,接受醫生一至兩次面談與評估,確保病人曾深思熟慮及自主決策,以及有能力自行服藥。通過面談後,病人簽署同意書,才可進行輔助死亡。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瑞士容許非本國居民進行「輔助死亡」,然而門檻甚高。(圖:Pexels)

 

瑞士輔助死亡  程序複雜

 

  可見合法尋死絕不翩然,必須「過五關斬六將」。即使審批開綠燈,疫情期間無法飛往瑞士,輔助死亡這個誘惑,其實很遙遠。

 

  但見親人仍念念不忘,筆者按捺不捨的傷感,解釋安樂死與輔助死亡的現況後,嘗試婉轉勸退:

 

  「如果你決定以『輔助死亡』完成人生最後旅程,我會尊重你的意願,也會陪伴你一起走過這段路。」

 

  「不過作為照顧者,我無法代你執筆,決定你的人生。你需要自行向瑞士相關機構申請,填寫文件及遞交病歷,跟進溝通。」

 

  親人聽罷感到意外,我趁勢而上:「反正都是希望有尊嚴地走最後的路,不如考慮簽署『預設醫療指示』,既可在香港實行,對生命也有自主權。」

 

預設醫療指示  生命自主

 

  制定預設醫療指示的好處在於,病人能夠在精神健全時預先決定,萬一病情已屆末期又無法自決和表達自己時,希望接受或拒絕哪些維持生命治療,包括會否接受人工餵飼(鼻胃管及胃造口)、人工輔助呼吸(插喉)、以及心肺復甦術等。簽署後,仍可更改或取消。

 

  深思熟慮後,親人在公立醫院覆診時,在醫生見證下,簽署預設醫療指示的表格,決定在病危時,不插鼻胃管、不插喉、不做心外壓急救。這意味著親人於人生最後一哩路,不作「沒有靈魂的肉體」。

 

  從此,親人沒再提出安樂死。他亦毋須承受入侵性治療的痛苦,有尊嚴地告別塵世。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預設醫療指示的標準表格首兩頁。簽署者可自行決定萬一成為植物人,或罹患其他晚期不可逆轉的疾病時,希望拒絕哪些維持生命的治療,例如心肺復甦術等。(圖:醫務衛生局《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網頁)

 

追求生活質素   好生好死

 

  在香港,非牟利慈善機構「毋忘愛」,一直提倡自主管理臨終計劃。筆者與「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討論安樂死及輔助死亡,他的一番說話,令人深思。

 

  「制定預設醫療指示,是針對失去自決能力時,如何面對死亡。安樂死則是擁有自決能力時,選擇死亡。兩者性質不同。」換言之,晚期病人拒絕維生治療,並不等於安樂死。

 

  「安樂死可以是一個選項(option),或許有些人會適合,但它不是簡單容易的事。」他補充,安樂死或輔助死亡合法的國家,均是尊重個人權利的地區,而且立法時經過深思熟慮,以及全民參與討論,才能容許不同的生命選項。

 

  至於香港,上文提及的預設醫療指示,已於本年11月立法,有18個月過渡期,讓普羅大眾能夠為人生大事作主。不限於末期病患,年滿18歲而又精神健全、沒有病痛的成年人,也可選擇設立預設醫療指示。

 

  范寧醫生坦言,人們到最後還是要思考,怎樣管理自己的生命。「沒有人想追求死亡,只想追求有尊嚴和質素的生活。何不思考如何『好生』,延長有質素生活的時間?」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認為,應思考如何「好生」,延長有質素的時間。相片攝於新加坡一家日間寧養中心(Day Hospice Centre),他手持的毛公仔,來自中心內的夾公仔機。這刺激他思考,能否在香港設立類似的臨終日間中心,讓臨終者及其家人,共渡快樂時光,減少遺憾。(圖:被訪者提供)

 

  下周將繼續探討如何「好生好死」,能否避免成為瓊瑤口中插滿喉管的「臥床老人」,生死大事還有甚麼選項。

 

瓊瑤離世|我和安樂死最近的距離

瓊瑤曾表示,萬一病危拒絕急救,讓她能夠沒有痛苦地告別人生。(圖:瓊瑤facebook)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