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你流的是哪種汗?

你流的是哪種汗?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過了立秋,又到處暑,天時仍然酷熱,走在路上,人體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就如穿衣過厚、飲用熱湯、情緒激動、勞動奔走等情況下也會出汗,但一般都是一時性的,出汗量不會太多。正常的流汗,有調節體溫、調和營衛的作用,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正常出汗量

 

  很多人都厭煩自己出汗多,但汗怎樣出才算多,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是與每個人的體質、個人的承受能力和感受有關,主要看大量出汗後是否有疲勞不適等感覺。

 

  體質虛弱的人,頭上有汗珠也許就過度了,而身體素質好的中青年人,大汗淋漓也不一定覺得累,就不是過度。

 

  人運動出汗,如果感覺乏力、想睡覺,就是過度了。如果沒怎麼運動也容易出汗,可能是氣虛或陽虛,需要調理。

 

  需要留意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量發生變化,很可能提示著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如體虛或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表徵。

 

1. 氣虛自汗

 

  自汗是動不動便流汗,白天出汗比別人多,稍微運動就大汗淋漓,甚至坐著不動都會出汗。多見於體質較虛、大病初癒或肥胖者,主要氣虛導致。

 

  汗出怕風,氣虛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覺神疲、乏力、氣短、食欲差等,這時候需要吃點山藥補一補脾肺腎。

 

2. 陰虛盜汗

 

  盜汗是指常時常睡覺出大汗,晚上睡覺的時候出汗,輕者入睡後稍有汗濕,重者每晚衣被盡濕,醒後汗停,主要是陰虛火旺導致。經常盜汗的人,常伴有手腳心熱、兩頰潮紅、口咽乾燥、容易心煩失眠等問題,這時候可以吃一點酸棗仁助眠養陰。

 

3. 半身汗、奇怪汗

 

  上半身有汗,下半身無汗,或在進食數秒後忽然出汗,並伴有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注意警惕糖尿病訊號。

 

4. 胸悶汗、出冷汗

 

  提防心臟出現問題,由於體循環淤血,導致周圍血液回流受阻,毛細血管壓力增高,液體滲出,如特別是出的是冷汗,還存在胸悶、胸前區疼痛等一系列症狀,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

 

5. 全身汗、持續汗

 

  潛伏的甲狀腺疾病,常出現莫名的燥熱,隨後全身持續地出汗,這情況可能顯示身體新陳代謝處於異常旺盛狀態,亦是甲狀腺發出健康異常的信號。

 

改善多汗的問題

 

  糖尿病、心臟病、甲狀腺疾病等導致的繼發性多汗,注意要及時就醫因病診治。如因氣虛致自汗,或陰虛而盜汗,可針對性進行飲食、按摩、艾灸調理。

 

1. 改善自汗:多補氣

 

  自汗多為氣虛不固,多食用山藥、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補中益氣的食物,或用黨參、黃芪燉雞補益機體,改善氣虛症狀,選穴推薦氣海穴、關元穴、足三里。

 

2. 改善盜汗:要滋陰

 

  盜汗主因是陰虛內熱,陰陽不調。飲食多吃些有滋陰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圓、麥冬、山藥、百合、銀耳等。出現陰虛盜汗的人,可通過揉按或艾灸陰郄穴、後溪穴、三陰交穴來改善。

 

出汗過多需調養

 

  合理防暑,避免汗出過多,是基的本養生原則,但如無法避免,那就要注意及時調養身體。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出汗太多會損失大量水分,同時可能導致鉀、鈉、鈣、鎂等離子丟失過多,嚴重的會造成脫水、引起中暑或其他熱症。需要充分休息、補充電解質與食補調理,以緩解大汗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