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心血管病風險倍增!醫生:及早醫可預防嚴重併發症!抑製劑+運動有效控制病情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患心血管病風險倍增!醫生:及早醫可預防嚴重併發症!抑製劑+運動有效控制病情

健康解「迷」

  類風濕關節炎不僅影響患者的關節健康,更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專科醫生指出,及早診斷和積極治療至關重要,不但可有效緩解關節症狀,更能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如心血管疾病等。醫生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使用評分系統選擇合適治療方案,包括傳統藥物、類固醇、非類固醇藥物及生物製劑等,為患者提供最個人化的治療選擇,達到Treat to Target的治療目標。

 

  風濕病科專科陳珮珊醫生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手指腫痛、晨僵和對稱性關節腫痛(通常影響手腕、手肘、膝蓋等),但患者也可能出現其他較易被忽視的症狀,如顳頜關節疼痛和腳踝腫痛。一般來說,從症狀出現到確診的兩年內是治療的黃金時期,患者應按指示用藥,有助達到病情緩解,維持穩定狀態。如果突然停藥,病情可能在短時間內仍保持穩定,但最終還是增加復發風險。

 

慢性炎症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類風濕關節炎的影響遠不止於關節,在醫學上是系統性疾病,若患者未能及早正視並積極控制炎症, 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同時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表明, 類風濕關節炎會增加出現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兩倍,其風險程度相當於糖尿病。」

 

  陳珮珊醫生解釋,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炎症反應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直接損傷血管內皮,促進斑塊的形成和破裂,導致血管堵塞和缺血性事件,破壞器官組織。因此,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積極控制病情不僅有助改善關節症狀,更是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的關鍵。

 

客觀評估病情 有助訂定更個人化治療

 

  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採用Treat to Target的概念,即根據病情評估結果來調整治療方案。醫生會使用DAS評分系統來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包括關節疼痛和腫脹的數量、炎症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以及患者自我評估的疼痛程度,以客觀反映治療效果和病情緩解程度,不同評分對應不同治療策略。

 

  「治療決策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如病者已知疾病、發炎嚴重程度、抗體水平、器官受累情況和併發症等。傳統藥物雖可控制炎症,減慢關節受損,但藥效有限,大部分病人可能需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如病情影響肺部或其人也主要器宮,可能需要更多類固醇來迅速控制炎症;對於關節嚴重受損但不適合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醫生會考慮非類固醇藥物,並在早期討論生物製劑治療。」

 

生物製劑起效快 及早達致病情緩解

 

  陳醫生指出,選擇生物製劑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併發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肺纖維化等)。生物製劑包括皮下注射和口服藥物,主要針對致病的發炎因子或免疫細胞。以新型口服JAK抑制劑為例,它通過抑制細胞內JAK信號通路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起效較快,通常在4-8星期內可見療效,口服藥物更方便,適合年輕、不願頻繁注射且暫無生育計劃的患者。

 

  50多歲的Anita,早年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因為不耐受傳統治療藥物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而使用生物製劑 ─「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控制病情。不過,Anita最近從海外搬回香港居住,返港後因為環境的轉變令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較為反覆,身上約7-8個關節都出現腫痛,經討論後Anita選擇嘗試口服JAK抑制劑作為治療方案,每日只須服藥一次,較為方便。醫生更建議Anita 透過適當運動去改善身體炎症,加快控制病情至維持緩解狀態。醫生提醒 Anita,不要隨便停藥,以免發炎情況惡化。

 

  陳珮珊醫生強調,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至關重要,不僅有助緩解關節症狀,更能預防心血管及其他器官嚴重併發症的發生。而不同患者對不同治療方案的成效及副作用均有所不同,即使生物製劑的安全性不俗,但仍需關注一些潛在副作用,如過敏反應、感染風險(結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帶狀皰疹)、誘發自身抗體(紅斑狼瘡)等,醫生會因應患者身體情況,相討使用前預防性治療如合適的疫苗,以達至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如有問題,應及早向醫生查詢。

 

類風濕關節炎心血管病風險倍增 及早治療 達致緩解 預防嚴重併發症

風濕病科專科陳珮珊醫生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