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日常 虎媽的日常](https://img.etnet.com.hk/cover/health/emotionalhealth/teenagetalk/2024/07/20240710Lifestyle_teen.jpg)
虎媽的日常
多年前,我約了一對情侶朋友吃晚飯,並讓他們選擇用餐地點,於是女孩便請男朋友建議。
男﹕「不如我們去吃天婦羅?」
女﹕「唔好,熱氣。」
男﹕「那麼我們吃壽司?」
女﹕「生冷喎。」
男﹕「那到扒房?」
女﹕「太多肉了。」
坐在旁邊的我,忍不住插話,讓女孩直接提議。她回答﹕「不如吃韓國燒烤?我最近看了劇集 《來自星星的你》,很想吃韓國燒烤。」
咦,韓國燒烤不熱氣嗎?
上週末,我再次約了這位女性朋友吃晚飯。當年男友已成為她的丈夫,不過她這次只帶了八歲的兒子一起出席。到了日式料理餐廳,她問兒子想吃甚麼?
兒﹕「我想吃吉列炸豬扒滑蛋飯。」
朋﹕「唔好,熱氣。」
兒﹕「壽司刺身套餐?」
朋﹕「生冷喎。」
兒﹕「鐵板燒?」
朋﹕「太多肉了。」
兒子習以為常地望向母親,道:「不如你幫我揀。」朋友回答:「不如選鹽燒鯖魚烏冬,魚對身體有益。」
咦,鹽燒鯖魚不熱氣嗎?這對話怎麼似曾相識?
如許多有了孩子的朋友一樣,用餐時大部分的話題都圍繞著她的兒子。她說自己作為一個開明的母親,會花很多時間和心思與兒子商量他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兒子很有天賦,因此讓他參加多種不同的興趣班,但因為參與的興趣班太多,當時間上出現衝突時,便需要作出取捨。是次餐桌上,恰巧他們需要就滑板班和細管上低音號班作出選擇。
我有一點詫異,於是問她的兒子為何會有興趣學習細管上低音號這種比較特別的樂器,朋友回答﹕「因為他稍後會學習法國號,但現在年紀太小,只可以先學細管上低音號。他心儀的中學,校內的管弘樂團經常欠缺法國號號手。」我問她的兒子,究竟喜歡的是細管上低音號、法國號還是那中學?他聳聳肩。朋友很肯定地總結,他喜歡法國號、那個校園和那所中學。
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滑板班還是細管上低音號班?
朋友溫柔地引導兒子:「你才開始學了滑板一個月,但你已經學了細管上低音號一段時間,不應該停班。」
兒﹕「你說過我取好成績就可以讓我上滑板班。」
朋﹕「是的,所以我讓你上了。但現在暑假課堂檔期出現衝突,你不應該放棄一直學習的細管上低音號。堅持是很重要的。」
兒﹕「我在生日後才開始學細管上低音號,而且考試期間停課,所以也不過學了三個月。」
朋﹕「三個月比一個月的時間長。」
最後,兒子在母親的「懇切」引導下放棄了滑板班,但我總覺得他的臉上露出一絲不甘。朋友只說﹕「兩難是經常的。如果仔仔放棄了細管上低音號也會感到不甘,對嗎,仔仔?」
世道險惡,再過幾年,這位虎媽便要教導兒子邏輯思維了吧? 我十分期待呢。
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類同,一定是巧合。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