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先兆|中風年輕化!經常捱夜、唔做運動易出事?中醫解構中風5大先兆︰頻打呵欠要小心!恢復期湯水食療推薦
踏入2024年,天災地震連連,奪去無數寶貴生命。自然災害雖無法避免,但「守護健康」人人有責!近年科技帶領着醫學飛躍進步,很多疾病都已有藥可治。然而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當中「中風」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今天由註冊中醫師李殷兒爲大家解構箇中成因。
點解會中風?
李醫師話:中風是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由於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或阻斷,導致缺氧受損失去功能,是死亡率高、後遺症嚴重的心血管常見疾病。按成因不同,一般分為腦出血和腦缺血兩大類,其中約七成中風患者為缺血性中風。腦部由幾條主要動脈分區域供血,如某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形成血栓,或心頸動脈的血栓流至腦血管,就會出現缺血缺氧,形成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多與高血壓有關,由腦內血管壁破裂引致。
近年來,由於飲食結構改變、生活安逸而舒適,肥胖患者逐漸增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者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工作繁忙而緊張、吸煙、嗜酒等因素,容易誘發腦血管意外。
哪類人會較易中風?
李醫師話:有下列情況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中風。
- 高血壓: 80%的中風病人有高血壓史。高血壓人群更易山現血管粥樣硬化;而血壓急劇升高或波動較大時,亦容易發生中風。
- 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常同時伴有腦動脈硬化;心臟病亦容易引起血栓,流致腦部便會造成腦缺血。
- 糖尿病:糖尿病患中風機會比一般人高2-4倍,因為糖尿病會造成血管壁慢性發炎,加重粥樣硬化,傷害心腦血管,減少血流。
- 有中風家族史者。
- 生活作息不規律者:習慣性捱夜、長期缺乏運動,或吸煙與飲酒,都是中風發生的高危因素。尤其長期缺乏運動者,不應突然進行高強度劇烈運動。
中風前警號多注意
李醫師話:中風起病急驟,發病前未必會有先兆,但出現以下徵兆者,都應及早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系統治療。
- 眩暈、呵欠連綿: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部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出現眩暈、呵欠反射等症狀。有統計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至10天內,頻頻打呵欠者可達80%左右,是容易忽視的警報信號。
- 口吃流涎:說話不利索、流口水,雙側咀角不平衡、控制不利,均可是中風跡象。
- 一過黑蒙: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還伴有噁心嘔吐、頭暈頭痛、或意識障礙,失去平衡力、無法行走等
- 視物模糊:突然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即使自行恢復亦應趕緊檢查。
- 偏側麻痺乏力:症狀維持數分鐘,常見成因是短暫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由於只是短暫性缺氧,故未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但據追訪觀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至5年,約有半數以上的人會發生缺血性中風。
中風起病急驟,發病前未必會有先兆,但須多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號。 (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從中醫角度分析中風之原因
李醫師話:根據本病的表現,多由憂思惱怒,或恣酒嗜肥美之食,或房室過度所傷,勞累過度等,以致陰虧於下,肝陽暴張,內風旋動,氣血逆亂,夾痰夾火,橫竄經脈,蒙蔽心竅而致。
中醫對中風之辨證分型
李醫師話:本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偏勝,氣血逆亂而致,是本虛標實之證。按其表現可分為風中經絡與風中臟腑兩大類,而中臟腑又分為閉證和脫證:
- 閉證:突然昏倒,人事不省,牙關緊閉,口噤不開、痰鳴氣粗,兩手緊握,二便不通,肢體強痙,舌苔濁膩,脈實有力。治法以豁痰開竅、熄風醒腦為主。
- 脫證:突然昏倒,人事不省,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撤肢冷,汗多淋漓,二便失禁,肢體癱軟,舌痿,脈微欲絕。治法以回陽固脫為主。
中風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宜。
恢復期,湯水可配搭少量益氣健脾材料如蓮子、百合、淮山、薏米等。
中風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
李醫師話:中風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宜。急性發作期,昏迷或清智欠清的患者應予禁食。如病者逐漸清醒,吞咽功能恢復,可服半流飲食,如稀粥、米糊、豆漿、菜蓉、水果泥等;果汁可根據季節選用西瓜汁、梨汁、橙汁等,蔬菜可選用南瓜、胡蘿蔔、菠菜、芹菜、冬瓜、黃瓜等磨蓉或煮湯服食。恢復期,湯水可配搭少量益氣健脾之材料如蓮子、百合、淮山、薏米等,並可配加低脂、低膽固醇的肉類,如豬瘦肉、魚肉等。中風後推薦中醫針灸治療,而不論在急性期或恢復期,均不宜胡亂服用安宮牛黃丸等藥物,亦不可自行進食大補氣血的藥材。
被訪者簡介
李殷兒中醫師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曾於醫院病房及門診工作。有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李醫師修讀國家公共營養師課程及實用老年病學證書課程等,不時為各大機構舉辦講座及工作坊,推廣中醫食療知識,希望大眾認識養生與疾病之關係。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