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 | 沒有天生的照顧者!社區支援、暫託服務助短暫喘息!「安護員」善用照護知識關「照」他人
「照顧者」在香港近年日漸被認識,並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及討論,在本星期剛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亦提及一系列支援照顧者的政策措施,如動用關愛隊透過探訪,以荃灣及南區作為試點,接觸並識別有需要支援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將個案轉介至社福單位跟進;更將會擴展暫託服務網絡,為被照顧人士提供住宿和日間暫託服務。為綜合不同資訊便利和鼓勵照顧者及時尋求協助,下月將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本港近年有多宗涉及照顧者支援不足的不幸個案,照顧者支援問題備受關注,而香港特區政府於上月底設立「照顧者專線」,提供情緒支援和轉介服務等,至今已有逾3,000宗求助個案,可見照顧者支援需求遠比我們想像中大。
關注身心俱疲的照顧者 : 《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
其實不少社福機構都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及服務,如照顧技巧訓練、情緒支援、暫託服務、 借出康復器材、互助小組等,可是比較零碎且宣傳不足,大部份照顧者甚至不知道有這些服務存在,亦不知道如何尋求協助。根據社聯2021年發表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調查報告把照顧者定義為︰「向長者或殘疾人士提供持續照顧的非受薪人士」,在這個定義下,研究報告估計有86萬長者與家人同住並需要照顧,加上12萬長期病患者及14萬殘疾人士居家由家人照顧,即香港的照顧者人數可以高達112萬人。
調查亦顯示照顧者比一般市民較少時間休息,一般市民假日平均睡眠時間及閒暇時間分別為9.2小時和6.5小時,但照顧者只有6.8及2.8小時,由於要肩負照顧責任, 香港照顧者難以抽空處理個人事務及休息,包括出席聚會、覆診等,嚴重影響身體及情緒。根據受訪照顧者填寫的生活質素量表,香港照顧者疲憊與壓力的分數,比美國、英國、中國大陸高,要求受訪照顧者為自己的壓力評分,以16分滿分,分數愈高,代表有關壓力的跡象或行為出現得愈頻密,而受訪照顧者平均的疲憊與壓力分數是11.7分,分數相當高,當中非在職照顧者疲憊與壓力分數較高,有11.9分,至於每周照顧時數達80小時或以上的照顧者,疲憊與壓力分數更高達12.9分,反映照顧者壓力非常大,並非常人能夠承受,為照顧者提供喘息空間及社區支援實在刻不容緩。
2021年8月發表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調查報告以「照顧者生活質素量表」對向長者或殘疾人士提供持續照顧的非受薪照顧者進行生活質素調查 ( 圖片來源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暫託體驗多元化 : 「角落休息暫」發展鄰里照顧網絡
不少社福機構近年對照顧者狀況作不同研究調查,希望從中了解其真正需要從而倡議有關支援的政策及措施,當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8月成功透過問卷訪問499名照顧者,當中89.6%受訪者指沒有使用暫託服務,主因是不認識有關服務(38.8%)及擔心被照顧者不適應(29.8%)。反映現有暫託服務未能回應長者實際的需要,加上宣傳不足,令照顧者未能使用適合的服務。其實政府近年強調「居家安老」,而暫託服務確能擔當重要角色,不但紓緩照顧者壓力,讓在有需要時能得到短暫的休息或能處理其他事務,更能鼓勵及協助長者達至「居家安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躍動晚年及社區照顧服務協調主任張燕琳女士認為「暫託體驗」應更多元化, 今年5月便與深水埗商戶合作推出長者社區暫託服務「角落休息暫」,至今已有6間商戶加入,已服務近百人次。筆者認為社區暫託空間能為社區照顧者提供暫託點,並能善用現有地區網絡,提升社區照顧承托力,真正做到社區支援的角色,這個「鄰里照顧網絡」的建立發展,亦有助盡早辨識隱蔽及高危照顧者。 而未來更可透過「政商社合作」推動社區暫託服務,與社區上各個持份者肯定照顧者的身份及付出,對商家而言亦是非常有意義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有助締造照顧者友善社區。
筆者工作的長者生活社區近年亦積極推廣「短期護理住宿暫託計劃」— 14天Staycation,為了讓照顧者休息過後再肩負照顧家人的責任,同時讓長輩在這段期間得到妥善及專業的照顧,免卻了照顧者的擔憂,由專業護理團隊提供24小時專業服務、術後護理及復康治療等。同時亦會尊重住客的選擇和起居生活習慣,務求令長輩在住宿期間舒適自在,短暫的住宿期滿後﹐長輩便可重返家中居住﹐留在熟悉社區生活,以助長者活在社區,以達至「居家安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今年5月起與深水埗多間商戶開展名為「角落休息暫」的計劃,試行「商社合作」的長者社區暫託服務,推動多元社區暫託。( 圖片來源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Facebook)
筆者所工作的長者生活社區近年亦積極推廣「短期護理住宿暫託計劃」- 14天Stayaction,為了讓照顧者休息過後再肩負照顧家人的責任,同時讓長輩在這段期間得到妥善及專業的照顧。
全方位照顧者支援 :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
沒有人是天生的照顧者,對於新手照顧者來說,尋找支援是困難的,他們需要摸索這個過程,不少照顧者認為現時所提供的支援零散,甚至不清楚有相關支援服務,因此宣傳教育及社區推廣十分重要, 坊間也陸續出現一些整合照顧者資源的項目或平台,希望為照顧者提供一站式平台以讓照顧者得到合適的資訊,當中2018年成立的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便是一個好例子, 中心除了提供諮詢及介紹社區資源外,更會需要時作服務轉介,除此之外中心更會跟不同公司合作,特設資源閣及模擬家居陳列室,介紹實用資源、家居設計及生活輔助器具,從衣、食、住、行方面,展示各類適合照顧長者的生活用品,筆者公司亦有於資源中心展示不同的長者用品及生活輔具,包括近年深受照顧者歡迎的軟餐,以至不同的輔助餵食餐具,以一起向照顧者推廣照護食文化。中心更會定時 治療小組及興趣活動,助照顧者抒緩壓力,發掘個人興趣。設有「解憂花園」為照顧者提供一個舒服及輕鬆的聚腳點,佔地約390平方米,共設有8個分區,當中「護老星語心願牆」,透過同行者傾談互訴心聲,一解心結。
在政策方面,為了解決現時照顧者資訊碎片化的問題,除了上月啟動的「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外,筆者亦樂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將於下月推出,這個由社署與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建立的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方便照顧者獲得全面和最新資訊,以便他們尋找到所需的支援。網站內容涵蓋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的服務、照顧技巧,有助於照顧者更深入地了解可用的資源。
資源中心展示不同的長者用品及生活輔具,包括近年深受照顧者歡迎的軟餐,以至不同的輔助餵食餐具,以一起向照顧者推廣照護食文化。
賽馬會「照顧達人」計劃 : 善用照顧者知識 關「照」他人
當社會談及關注照顧者身心狀況及建立資訊平台的同時,「畢業照顧者」卻是容易被社會忽略的一群,「畢業照顧者」代表完成照顧家人的工作,一般人以為他們的生活負擔或壓力源會因完成照顧工作而消失,但卻忽略了他們來自情感的糾結與難捨,以及失去生活重心等心理問題,他們或走不出失去長輩的悲傷,加上大部份「畢業照顧者」或已步入中老年,很難再找到工作。賽馬會「照顧達人」計劃旨在服務照顧者身心健康,讓他們不會因照顧者責任而與社會脫節;更希望提升他們的日常護理知識水平,方便日後重返職場工作,發展規劃第二人生。
於2022年4月推出首屆「安護員—人本照顧護理課程」,當中「安」帶有「安心」之意﹐「護」是「護理」的意思,這個「以人為本」照顧模式的護理課程,進一步提升照顧者的專業性。當中課程內容包括:推廣自立支援、協助照顧者規劃照顧日常與自我發展、軟餐制作、善用資訊科技認識社區資源和發展社區支援網絡等,課程參考日本的介護福祉士,讓照顧者成為專門為照顧者服務的行業 —「安護員」,進一步建立照顧者身份認同及提升社會上及職場上的認受性, 有助增加投身長期照顧行業的人士服務社區,全因「照顧達人」計劃相信︰「照顧工作不應因為照顧責任與社區及社會脫節。」而筆者經營的長者復康及生活用品專門店亦有聘用完成「賽馬會照顧達人計劃」課程的照顧者,發現他們不論在護理知識、產品應用上都有豐富的經驗,不單以「過來人」身份分享其作為照顧者的經歷,而且透過生涯規劃,協助他們發掘其專長、興趣,從而轉化第二人生目標。筆者相信,過往照顧工作積累的經驗絕對是全職照顧者的寶貴的經驗,而照顧者的經驗之談亦是智慧寶庫,能成為同路人的強大後盾,更可以自身經歷繼續幫助他人。
於2022年4月推出首屆「安護員-人本照顧護理課程」讓照顧者成為專門為照顧者服務的行業 - 「安護員」,進一步建立照顧者身份認同及提升社會上及職場上的認受性, 有助增加投身長期照顧行業的人士服務社區。 ( 圖片來源 : 賽馬會「照顧達人」計劃 )
香港照顧政策還在起步階段,大部分關於照顧者的服務都在試行階段,很多有社福機構安排的照顧者支援也是項目性質,隨時有機會中斷。自立法會於2022年11月今日通過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的議員議案,直至本星期剛發表的《2023年施政報告》都加入了照顧者的範疇,對於照顧者政策改善上確實是一大進程,鑑於現行支援服務大多屬被照顧者為本,即以長者或殘疾人士等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筆者認為要推動「照顧者為本」除了政府、社會也需要「看見」照顧者,甚至照顧者也需要「看見」自己,只要社會具關注與認同照顧者的氛圍,有助加強支援照顧者的政策的推行。畢竟照顧者在社會擔當了重要的角色,而照顧從來不只是個別家庭的事,長期照顧是整個社會的事,更需要社會不同持份者合作,共同建立社區支援網絡及完善的照顧者政策,為照顧者提供多方面支援,締造照顧者友善社區。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