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睇小暈眩!可能由耳水不平衡甚至腦中風所致?認清4大頭暈類別及早求醫
都市人生活繁忙,間中或出現頭暈,而暈眩便是頭暈的一種,其中「周邊性暈眩」由前庭系統失調、耳石症、耳水不平衡等導致,患者會感天旋地轉,甚至寸步難行。為紓緩不適,不少人或會自行到藥房買俗稱「暈浪丸」的止暈藥,惟暈眩實際上有機會是由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引致,宜及早求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其中一類暈眩為「中樞性暈眩」,源自腦中風或腦神經腫瘤等中樞神經疾病。
頭暈可由不同成因引致,患者亦有機會同時出現多於1種頭暈症狀。據海外研究,頭暈大致可分為4類,分別為暈眩、不平衡感、瀕臨昏厥和頭重腳輕,而暈眩可按成因再細分為2類,當中周邊性暈眩佔約8成,中樞性暈眩則佔約2成。
周邊性暈眩 主因前庭系統失調
人類依靠前庭系統、視覺系統及體感系統接收外來訊號,再由腦部協調及核對信息,以維持平衡,當這些訊號出現錯配時,便會產生暈眩感覺,而周邊性暈眩正正主要由前庭系統失調導致;其他常見成因包括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和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的成因,是位於耳石器官的耳石脫落至半規管內,當頭部轉動時,耳石阻礙內耳液流動,產生錯誤的位置訊號,令感官訊號錯配,導致暈眩;而耳石脫落的原因,一般或因機能退化、頭部受撞擊等,常見於女性、長期卧床人士及長者。患者每次暈眩約數秒至1分鐘,且眼球或出現不受控制轉動,又稱眼震,但9成人在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為其進行耳石復位治療後,能在2周內康復。
前庭神經炎則是由過濾性病毒等引致感染,患者會出現持續嚴重暈眩,一般維持數天,惟聽力不受影響。醫生會處方抗生素、促進血液循環藥物及止暈藥紓緩情況。
至於耳水不平衡,又稱「梅尼爾氏綜合症」,由半規管膜異常增生或內耳液過多,過度刺激毛細胞引致,約佔所有周邊性暈眩個案的4%。除維持數小時,甚至可相隔數月至數年後再復發,患者或同時感耳脹、耳塞,甚至聽力受影響,尤其是低頻聲音。醫生一般會處方藥物來調節內耳液的新陳代謝,但嚴重患者或需進行手術治療。有系統的前庭復康物理治療亦可促進腦部重新調節各神經訊號,令腦部產生前庭代償,逐漸減輕暈眩對患者的影響,但患者接受冶療前應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意見。
外耳道受傷 一般不會致暈眩
不少人或因過度清潔令外耳道受傷,或在游泳或洗頭時令其被污染物感染,但因耳朵內有耳膜分隔開外耳、中耳及內耳,故外耳道發炎一般不會影響位於內耳的前庭器官,引起周邊性暈眩的機會較微。
遇到暈眩,不少人或第一時間自行服止暈藥,惟另一類暈眩--中樞性暈眩,源自中樞神經疾病如腦中風或腦神經腫瘤,通常伴隨口齒不清、吞嚥障礙或面部麻痹等,若自行服藥或依賴非醫學方法或延誤斷症,甚至錯過黃金治療機會,嚴重或引起生命危險,患者宜盡快求醫,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