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曬攻略!防曬應該點揀?物理性、化學性防曬哪一款適合自己?防曬系數唔係愈高愈好!
炎炎夏日又快到臨了,大家都紛紛開始各式各樣的戶外和水上運動。可是,你有搽上足夠保護力的防曬嗎? 防曬產品有那些種類? 選購防曬產品時,經常見到一堆英文字母跟數值,到底代表甚麼?
為甚麼要塗防曬?
紫外光是皮膚老化的一大元兇,除了會導致曬傷、皮膚老化、皺紋增生、肌膚鬆弛、色斑問題外,紫外光還有機會導致老人斑和皮膚癌等等。
(網上圖片)
物理性防曬vs化學性防曬
防曬產品主要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主要的成分為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在均勻塗上皮膚後形成一層保護層,透過反射、散射、折射阻擋陽光紫外線。物理性防曬比較少導致皮膚敏感,適合敏感性皮膚, 孕婦、小孩也可使用。傳統上物理性防曬都有厚重、泛白的缺點,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利用微米化科技,大大改善了物理性防曬的問題。
(網上圖片)
至於化學性防曬,市面上常用的化學性防曬成分高達數十種,原理是透過吸收紫外線後轉化釋放熱能,基本上除了物理性防曬以上那兩種例子,其餘的防曬成分大多都是化學性的,例子有Octocrylene奧克立林、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等等。化學性防曬的優點是對長波UVA的防護力較高,質地比較輕盈清爽,適合油性皮膚。但也因為成分需要被皮膚吸收的關係,較易造成皮膚過敏。除了較容易導致皮膚敏感外,近年大家也開始關注化學性防曬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防曬用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如二苯甲酮(oxybenzone)會影響珊瑚的繁殖與生長周期,甚至導致珊瑚白化死亡。在2018年5月,美國夏威夷州議會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通過禁止銷售含有二苯甲酮(oxybenzone)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的防曬用品,該法案於2021年開始實行。
(網上圖片)
防曬產品上的一堆英文字母跟數值,到底代表甚麼?
第一組要留意的數字是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它代表該產品阻隔UVB的能力,預防皮膚曬紅曬傷。數字代表能延長曬傷時間值多少倍,假設一個人本來10分鐘就會曬傷,搽了SPF 30 度的防曬就300分鐘才會曬傷。第二組是PA數值,代表產品阻隔UVA能力,UVA會導致皮膚曬黑、增加皺紋、皮膚老化(photo-aging)。如果覺得很複雜難記的話,有個簡單口訣可以和大家分享,就是「A for Aging, B for Burn」。
(網上圖片)
除了看防曬系數,使用防曬產品時也有以下4點要注意:
1.室內都要搽防曬
陰天時也有紫外光,室內工作時窗戶也不能阻隔UVA, 所以應該每天早上於清潔洗面護膚後塗上一層的防曬作為皮膚保護屏障。
2.別漏塗頸部、耳背等的位置
很多人在塗防曬時只塗上面部,很容易忽略頸部的皮膚和耳背的位置 (紫外光也是導致頸紋的一大元兇哦!)
(網上圖片)
3.防曬系數並不是愈高愈好
防曬系數愈高代表產品的防曬成分濃度愈高,比較容易堵塞毛孔、增加粉刺形成。一般來說SPF30的產品已能有效阻隔 97%的UVB ; SPF 50 的產品就能阻隔98% 的UVB 。 日常生活的話選用SPF30 就足夠了;戶外活動的話就可以選用SPF50、防水的防曬。
4.避免選用含防腐劑、添加劑、致癌物、香料等的防曬產品
愈多添加劑、防曬產品就愈容易引起皮膚敏感等問題;我們應盡量選用一些天然成分。如果有粉刺、暗瘡等問題,就應該選用非致粉刺性的防曬,避免一些比較容易堵塞毛孔的成分如可可油、椰子油。
總括而言,大家應留意防曬產品裏的化學及物理防曬成分,以及其相應的防曬系數資料。
除了搽合適防曬外,進行戶外活動時配戴太陽眼鏡、闊邊太陽帽,穿長袖衣服,便能提供更強的保護。
陳婉晴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香港家庭醫學院院士、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