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疫下安老院舍如何迎難而上?「每一天都是抗疫的第一天!」

疫下安老院舍如何迎難而上?「每一天都是抗疫的第一天!」

羅凱寧Stephanie
安老職人

  「收到醫院通知,她剛去世了。」這一句話直嵌入我的內心,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她是我們安老院舍第一名因染疫而離世的院友,她本身體質並不是太弱,送院前一天她還很精神在房間看書。這句話使我心底一沉,我哭訴疫情的無情,從沒有想過送別她上救護車的一刻竟然是最後的訣別。真的,我感到竭斯底里的難過,因為她是住在我們院舍多年的「家人」。這通知也表示著,我們院舍一直所堅守的防線也終於守不住了。

 

  另一位婆婆,她是第一位檢測呈陽性的個案,一早被送往醫院,並於進院後情況穩定轉往亞洲博覽館隔離設施。可是兩周以來,我們一直和她失聯,我幾乎每天都在找她、想著她,非常憂心。後來得知她確診後第三個星期檢測還呈陽性,心面很擔憂她需再次入院,但同時除了等待病情轉好外,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

 

  我們安老院舍是在2月19日首次出現染疫個案,屬當時全港800家安老院舍中約第250個案例,不屬於最早的那批,但亦逃不了「中招」的厄運。作為安老院舍的營運者,每天看到院舍爆疫及院舍長者不幸離世的新聞都有著極大的無力感,因為我們背負著的不單是院友的生命,而是關連到無數個家庭,但在無情的疫症前我們能力始終有限。

 

 

摸著石頭過河 迎來不同挑戰

 

  在疫情爆發初期,我們安老院舍已特設隔離區及重新安排分工,但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同事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連續上班十幾天,加上每天都收到同事或院友染疫的消息,繁重工作只能由其他未有染疫的同事攤分。計劃趕不上變化,記得一位同事曾跟我說:「我們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抗疫的第一天,因為每天都有預料不到新挑戰,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絕不能鬆懈。」摸著石頭過河既要站得穩,也要面對急速的川流其實並不容易,在防護物資不足又面臨情況崩塌的情況下迎難而上,畢竟抗疫兩年,難免會出現抗疫疲勞,但前線同事仍抱著抗疫第一天的心情,迎來不同的新挑戰,反覆地面對難關再跨越,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這樣。

 

  全力抵抗無情的疫戰,「我想留在這與你們一起,戰勝這一場仗!」護理員阿蓮對我們說,她聲音如此的堅定,如此的有決心。阿蓮因為家人關係本已計劃離職,但眼見疫情下人手如此緊拙,最終也說服了家人並留了下來。從來要戰勝一場仗,軍心最為重要,而軍心從何而來?我相信就是守護老人家的初心。院舍很多同事與長輩朝夕相對,早已視為家人。在世界各地疫情爆發初期,護理人員爆發離職潮的新聞屢見不鮮。反觀香港疫情爆發至今,很多前線護理員依然努力堅守著防線,他們和我們一樣懼怕疫症。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家人,但他們仍選擇留下來,因為大家都知道,長者需要我們,而我們也不想失去他們任何一位。

 

 

由陽轉陰 陰天過後會是晴天

 

  疫症爆發至今,我們院舍甚至整個安老業界都經歷了無數個漫長的夜晚,焦慮與不安、擔心與痛心、內疚與失落,在這場「戰疫」後香港要面對的結構性安老問題固然重要,但在這段抗疫時間,我經歷的更是人性的光輝與希望。今天是抗疫第四周,有幾位院友在大家努力照顧下由檢測陽性轉為陰性,慢慢康復、回復精神,這成了院舍上下最大的鼓舞,更成為了支撐著團隊繼續咬緊牙關守下去的動力。

 

  昨天,有一輛復康巴士停靠在我們院舍面前,在輪椅尾板下來的是第一位染疫被送往隔離的婆婆。在28天之後,她復原回到院舍。這時我淚眼盈眶,看著她說:「妳回來就好。」相信,陰天過後定會是晴天。

 

作者簡介:安老職人 羅凱寧Stephanie

 

  職人(Shokunin)一詞源於日文,是一種透過自己熟練的技術與雙手打造作品/產品的職業,願意花時間鑽研每個細節,專注於每件事並做到最好,所以大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精做細。加入安老行業多年,並曾走訪世界不同地方考察的文化村董事總經理羅凱寧Stephanie,相信「職人精神在細節,更在生活」把精神體現在安老行業,希望透過一些生活日常的分享,打破坊間對安老服務的刻板印象,將傳統的安老概念重新定義。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