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夜夜哭鬧影響發育!怎樣才算患上「小兒夜啼症」?不用吃藥,小兒推拿有效兼零副作用!
不少新手父母都有一個大煩惱,就是BB半夜哭鬧,導致爸爸媽媽不能好好休息。小朋友不懂表達,只有不停哭鬧,令家長束手無策。睡眠是嬰幼兒腦發育的重要過程,嚴重的睡眠問題對於其生長發育與免疫力有著重要影響。長遠來說,睡眠障礙對其未來的神經、心理、認知等方面均會產生影響。註冊中醫師駱嘉熙提醒家長們,若小兒夜啼持續不休,應及早處理,以免夜長夢多!
小兒過份哭鬧要留神
駱醫師指出,啼哭是初生嬰兒的一種生理活動,是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嬰兒在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如飢餓、困乏、驚恐、需要排尿或排便等內在刺激;或因外界冷熱、疼痛、疾病等刺激等都可出現啼哭。一般通過餵食、安撫、更換尿片、調整需求或不適解決後,啼哭很快會停止。這都是正常情況,不屬病態。但如果小朋友夜間哭鬧過份頻密,或家長找不到安撫方法,或需一直安撫,不能獨自入眠,則屬於「小兒夜啼症」。從中醫學角度看,小兒夜啼指嬰兒在夜間啼哭,時哭時止,或於夜間定時啼哭,或通宵達旦,但白日如常的一種病證。
點解嬰孩夜夜哭?
病態的小兒夜啼常見於體質較弱的嬰兒;夜中陰寒之氣較重,氣血運行會減慢,若嬰孩體質屬脾胃虛弱,則易出現氣機不通而腹痛,痛而哭啼。又或神氣不足,心膽怯弱,在夜間容易缺乏安全感,易被聲響或物件驚嚇,故夜啼不眠。部分嬰孩則因乳食不節,造成乳食積滯胃腸,積熱內生,造成胃脘不舒,夜眠不適而哭鬧。亦即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另外,如果餵母乳的媽媽喜歡食辛辣煎炸,亦會導致嬰孩產生內熱。體熱內擾心神,則易導致小兒煩躁,睡眠不安穩而容易哭鬧。
駱醫師表示,睡眠是身體恢復及發育的重要時間。若小朋友長期夜間哭啼會減少睡眠時間及睡眠質素,對成長發育存在負面影響;例如體質會變得虛弱,容易感冒生病;容易患上過敏性疾病;日間更容易感到煩躁,不能專注學習;體形發育減慢等。
中醫怎樣治理小兒夜啼?
中醫治療小兒夜啼的方法很多,一般盡量避免服藥或針灸。一是避免藥物的負面影響;二是避免嬰孩在針灸過程中受到驚嚇而影響病情。坊間的七星茶或開奶茶大家可以查詢中醫師後因應使用。中醫治療反而會選擇小兒推拿,小兒推拿簡單方便,安全有效,無藥物副作用。可因應小朋友情況選揀不同的穴位和手法。如脾胃虛寒者選用補脾經、推三關、捏脊等;乳食積滯者選用揉板門、運內八卦、摩腹等。
揉板門
並非餵得愈飽睡得愈耐!
部分家長為了減少嬰孩食夜奶的次數,在嬰孩睡前輔加奶量。這樣其實並不健康,過量餵會增加脾胃負擔,可造成乳食積滯,或損傷脾胃,反而對容易影響睡眠。平日除了適量餵養,餵母乳的媽媽也要有健康的飲食,並協助小兒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盡量不抱著孩子入睡,睡前不用電子產品安撫孩子,不要通宵開燈。注意小兒夜啼問題,不單讓孩子更健康成長和發育,亦可讓家長更安心睡眠,更有精神照顧家庭。
香港註冊中醫師駱嘉熙,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並獲取中醫學碩士及學士學位。現任博勤醫師國際中醫服務協會幹事及慈航會青少年義工服務團顧問。駱醫師廣得國內多位著名中醫傳授醫術,並專研兒科及小兒推拿,擅長採用舒適及切合手法,紓緩及治療多種小兒常見問題。工餘更積極參與義診工作,以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