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最新調查!本港女性對心臟病缺認知!預防缺乏行動力!關於心臟病風險、併發症等,有多少你不知道?

最新調查!本港女性對心臟病缺認知!預防缺乏行動力!關於心臟病風險、併發症等,有多少你不知道?

健康大晒

  常言道: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今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除了關注媽媽或周遭女性朋友的乳癌、子宮頸癌及骨質疏鬆等風險,心臟病都值得關注!

 

  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心臟病是女性第三大健康殺手,僅次於癌症及肺炎,2019年逾2,600名婦女因而離世。心臟病如此致命,但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最近的調查發現,香港女性對心臟病的認知不足!逾九成受訪者不知道女性患上嚴重心臟病後,死於心血管併發症的機會率高於男性;另有九成受訪女性雖了解不良飲食與運動習慣會提高心臟病風險,惟僅有小部分受訪者採取行動預防。學院指其實九成心臟病可預防,建議女性踏入20歲後每4至6年抽血驗膽固醇,每2年量血壓,並從生活習慣著手預防心臟病。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穎思醫生(左)、心臟專科醫生范瑜茵醫生(中)及心臟專科醫生陳曉藍醫生(右)就《女士心臟健康問卷調查》發表報告。

(大會提供)

懷孕、更年期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在去年11月,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電話問卷調查,訪問510位18至70歲女士,了解她們對於心臟健康的認知。

 

  調查發現,55.3%受訪女性以為男女患病機會相等;有96.3%受訪女性不知道女性患上心臟病後,死於心血管病的風險較男性高。事實上,有研究指患上心臟病五年內,女性死於心臟衰竭或中風的機會比男性多13%。另外,逾七成及八成受訪者,不了解性別和懷孕是患心血管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但其實,女性經歷懷孕及更年期,都會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學院解釋,女性雌激素影響心臟健康。在懷孕期和更年期間雌激素會有明顯變化,當雌激素下降,會使壞膽固醇上升而好膽固醇下降,而當壞膽固醇積累在血管內,就有機會引發心臟病及中風。至於懷孕前婦女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高血壓,以及懷孕期間患上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亦會大增。

 

 缺行動力預防

 

  飲食及運動習慣與患病風險息息相關,惟大部分受訪者都「有心無力」。98.8%受訪女性知道不良飲食習慣增心臟病風險,僅有39%受訪者表示有均衡飲食的習慣;另外亦有92.9%女性意識到運動不足提升患病風險,只有59%女性每星期做3次20分鐘或以上運動,可見大部分女性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行動力不足夠。

 

  學院指,即使身型瘦削、看似健康的年輕女性,抽血後膽固醇都可超標,別以為心臟病與自己無關。心臟專科醫生范瑜茵建議,女士踏入20歲後,應每隔4至6年抽血驗膽固醇,而每隔2年就量度血壓,定期留意身體狀況。范瑜茵指,女士患上心臟病的症狀沒男士明顯,而且較多為非典型徵狀,如過度疲勞、做輕微運動已呼吸急促或出汗、頸、下頜或背部疼痛等,若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除此以外,女性亦應建立帶氧運動習慣,藉運動降低血糖、血壓、膽固醇水平。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或者75分鐘劇烈運動。飲食方面,應奉行「三低一高零反式」,即低糖低鹽低脂、高纖零反式脂肪;適量飲酒,女士一日最多攝取一份酒精,即約一杯300毫升的啤酒或一杯250毫升紅酒;而且不要吸煙。

 

  學院邀請到一位圍產期心肌病康復者,在會上分享自己的康復經歷。現年48歲的林玲玲在十三年前誕下一女後,患上圍產期心肌病,心臟功能一度只剩下20%。林女士因心跳急促、呼吸困難求醫,但她指初時患病其實並不為意,以為只是產後常見情況。她形容病情嚴重影響她的工作及生活,患病後她身體經常無力、容易疲累、沒有精神,行5至10分鐘已氣促;而且時常因心跳加快而感到慌張,對情緒造成嚴重困擾。後來經過藥物治療配合飲食及運動後,去年年末她的心臟功能已恢復至50%。

 

  心臟專科醫生陳曉藍醫生指,圍產期心肌病發生在懷孕期最後1個月以及生產後5個月內;本港患上此病的婦女不多,但高齡懷孕、營養不均、誕下多胞胎,或者之前懷孕時曾患高血壓的婦女都有較高患病風險。圍產期心肌病可誘發心律不正,嚴重可致心臟衰竭。

 

圍產期心肌病康復者林玲玲女士

(大會提供)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