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應包括的心臟檢查項目
愈來愈多市民每年進行身體檢查,但在你們的檢查清單中,可有涵括足夠的心臟檢查呢?男士在40歲後及女士在45歲後,心臟病風險便會大大增加,因此年度或定期的心臟檢查,可幫助中年男女在未有症狀前找到異樣,以便盡快治理。
在一般身體檢查中,體重、血糖、血壓及血脂皆能顯示心臟健康狀況,特別是血脂,要留意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及三酸甘油脂的水平是否合格。另外,筆者建議於檢查中加入高敏度丙種反應蛋白(hs-CRP),這指數可反映血管壁有否炎症;即使膽固醇數字不高,但hs-CRP超標的話,已代表血管粥樣硬化風險上升,或有需要接受治療。
完成化驗檢查後,醫生會根據報告及評估市民個人狀態,再決定是否有進一步影像檢查。最基本是靜止心電圖及超聲波掃描,但檢查項目因人而異,例如年輕而缺乏運動的人士,或無高危因素但有心臟病症狀的患者,可進行運動心電圖及超聲波掃描。年齡較長的人士,因有較大病變風險,不妨考慮接受電腦冠狀動脈造影(CCTA)及超聲波掃描。
運動心電圖可找出七成的心血管阻塞,準繩度達八成;心臟超聲波檢查則可檢查有否心臟肥大及收縮能力問題,以及局部心肌有否缺氧。如已懷疑出現病變,電腦冠狀動脈造影可了解血管壁的鈣化指數,及沉積物數量及血管阻塞程度,從而推斷冠心病風險——即使只有10%的斑塊積聚,尚未影響血流,但仍可藉檢查找出來,以提醒市民要嚴格控制膽固醇及其他高危因素。
若然上述檢查顯示已有問題出現,同位素掃描或血流磁力共振造影可幫助找出心肌缺血的範圍和程度,更讓醫生了解心臟結構問題。問題嚴重者,更要進行入侵性的心導管檢查,經手部橈動脈放進導管,進入心臟並注入顯影劑,可顯示出比電腦冠狀動脈造影更高像素的影像,有助醫生觀察斑塊面積及阻塞位置,有需要時可立即進行通波仔及支架植入手術。
以上的心臟檢查毋須全部進行,市民應先向醫生諮詢,按個人健康狀況、有否症狀及年齡等來決定,以選擇具針對性的檢查方法。
心臟科專科梁永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