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癢難耐】濕疹病人有救!中醫療法緩解痕癢
近日天氣不穩,不是酷熱警告,就是大雨連連,除了為生活帶來不便外,還會令惱人的濕疹反覆發作。記得我的碩士論文,撰寫的是以珍珠淨血治療濕疹,而珍珠淨血方藥與方法都是自家從多年臨床經驗中發明、發展出來的。猶記得當時論文一出,大受好評,隨了學位順利過關外,臨床上對濕疹的診療與斷根也得到良好效果。近期,濕疹病情反覆,很多市民亦深受困擾,故近期圍繞濕疹治療的訪問亦多。有見及此,今次再和大家詳細談一談濕疹。好消息是,濕疹,其實是可以治療的,希望受此病困擾者千萬別絕望。
中醫認為濕疹起因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包括患者先天遺傳、體質過敏、胃腸功能失調、精神緊張、壓力大、病毒或細菌感染、內分泌失調等。
外在因素包括氣候因素、空氣污染、免疫系統異常對四周環境過敏、濕度變化、飲食不節制而損傷脾胃等。
濕疹主要分為三大類型:
(一) 脾虛濕蘊型
病徵: 發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或膩,脈弦緩
可見:病人脾胃虛弱,飲食出現問題,例如胃口不好、肚脹等,濕氣比較重的情況
(二) 濕熱型
病徵: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糜爛、滲液較多。痕癢較劇烈,加上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笞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可見:病人除了濕之外,熱氣都很厲害,通常有內熱情況,除了典型上火口乾舌燥外,皮膚發紅嚴重,流膿也較嚴重,且小便會黃
(三) 血虛風燥型
病徵: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癬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痠肢軟,舌質淡紅,或苔薄白
可見: 病人因為血虛體質,所以皮膚表現上較乾燥,不滋潤,乾燥又發癢為主
濕疹治療方法:
(一) 針灸
針灸治療會以肺經上的「尺澤」及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合谷」為主要穴位。
1. 脾虛濕蘊型
取穴:豐隆、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內關
療效:健脾去濕
2. 濕熱型
取穴:八髎穴、肺俞穴、中脘、足三里、陰陵泉
療效:和胃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水濕,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可以健脾除濕
3. 血虛風燥型
取穴:風池、血海、大椎穴、曲池、足三里
如有搔癢不適,穴道針灸或按摩曲池、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地機、太谿等穴位,也可減緩搔癢不適症狀。
(二) 濕疹食療
1. 去濕清毒湯水 (1人份量):
材料:土茯苓1兩,薏米1兩,扁豆1兩,扁豆衣5錢,赤小豆1兩,淮山1兩,陳皮1角,蜜棗2粒,瘦肉半斤,鹽適量
做法:
(1) 將薏米、扁豆、赤小豆洗淨,再用清水浸2小時
(2) 將瘦肉洗淨,再出水
(3) 將陳皮浸軟刮去果皮瓤部份
(4) 連其他洗淨的材料,將所有材料同放入煲,加適量清水,待水沸後收慢火續,煲2小時,最後下適量鹽調味便可
功效:
土茯苓:味甘,性平,可清熱,解毒,去濕
薏米:味甘,性平,可去濕健脾,利水滲濕
扁豆:味甘,性微溫,可消解化濕,和中健脾,利尿
扁豆衣:味甘,性微溫,可健脾利水,化濕和中
赤小豆:味甘,性平,可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淮山:味甘,性平,可補脾益氣
陳皮:味辛、苦,性溫,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建議服法: 連服3天,以觀其效
禁忌: 孕婦忌服,長期病患者、長者與小孩建議服用前先諮詢合資格註冊中醫
2. 利濕健脾粥(1人份量):
材料:綠豆30克,紅豆20克,黑豆30克,生甘草10克,白米適量
做法:
(1) 白米、綠豆、紅豆、黑豆先洗淨,浸泡30分鐘
(2) 將所有食材、藥材加水,一起放入電鍋燉煮,熱服
功效:
綠豆能清血熱、白米與紅豆都能利濕排水氣、黑豆則是兼具解毒之效
建議服法:連服7天,以觀其效
3. 珍珠淨血療法
做法:先用火酒棉清潔濕疹患處,塗上濕疹外用中藥液,再以三棱針局部輕叩,濕疹的搔癢感便會馬上緩解或消除;與此同時,外敷珍珠與白芷混和而成的中藥粉末,即完成。一般一次治療後,已大大改善濕疹的不適
功效:祛濕排毒,祛風止癢,潤膚先肌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