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2024 15:50
《廣匯論勢-鄭廣復》歐央行料更早減息,歐元下試1.03機會高
《廣匯論勢》美國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放緩至3.1%,扣除食品及能源後的核心CPI按年維持3.9%升幅。雖然整體及核心CPI(非變幅)確實有所上升,但以按年變幅計的通脹率,整體仍然下跌,核心則無變動,並非傳媒報道般的「通脹加劇」。
受數據影響,美股三大指數皆急跌逾1%,納指更跌近2%;美匯指數則急升,非美及金價急跌,全部入晒CPI數。請注意,CPI變幅與預期不符,造成金融產品價格大幅波動,是投資者得知數據後調整倉位,或有炒家乘機推波助瀾造成,故不應反過來以市場行為去界定數據好壞,數據未符預期極之正常,故在判斷數據好壞時,我不會將所謂的「市場預期」與實際數據作比較。
*勿過分解讀CPI月度變動*
雖然整體及核心CPI按月皆升0.1個百分點,但除非已持續半年或以上,而且幅度較大,才須注意是否已形成趨勢,否則,月度變幅從來不是判斷通脹的指標。美國財長耶倫也不甘寂寞,亦有可能是美聯儲局主席突然上身,她表示極不願意過度解讀CPI的月度變動,並指她從數據中看到的是遏制通脹繼續取得進展,並與聯儲會的目標相符。我同意她的觀點。
美國通脹放緩速度未如預期般快,美聯儲局在3月減息的機會降低,至於CME的FedWatch對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講真睇嚟都無謂!首先,是否減息,美聯儲局有絕對的決定權,其次,雖然1月份通脹未及預期,但畢竟是向2%目標進發,現已降至接近3%,而在去年CPI再次出現高基數下,今年通脹率傾向逐步下降,屆時市場又會作另一番解說!
*德國首季GDP料收縮*
美股三大指數受CPI數據影響而急跌,主要是數據令市場預期的減息未必會很快來臨,但日後當美聯儲局開始減息,亦可能是因為經濟表現轉差,美股同樣可以下跌。今年金融市場的名字叫「波動」,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雖然聯儲局3月份減息機會降低,但當局已暗示今年全年將會減息75基點,而且目前美國實際利率已超過2厘,若然通脹率進一步下降及維持在3%以下,聯儲局照理可以有半厘的減息空間。
另一方面,歐元區去年第四季GDP按季表現無變動,按年則輕微增長0.1%,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表示,該國首季經濟產出可能略為收縮,將使德國出現新冠疫情後的首次經濟衰退。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政府勢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1.3%下調至0.2%,而歐洲央行(ECB)副行長Luis de Guindos則表示,最新通脹數據令他樂觀地認為,通脹率正處於邁向2%的軌道上。我仍然相信,ECB將會較美聯儲局更早減息,時間很可能是第二季初,即首季GDP公布後不久。
*美元兌日圓受制大型雙頂*
歐元兌美元在去年12月28日高見1.1141後反覆下跌,本周二(13日)低見1.0700,並收低於12月8日的調整低位1.0723,昨天(14日)試穿1.07後反彈,惟未能收復失地。技術上,投資者可以去年7月18日以來的走勢,利用費波納奇擴展幅度去量度,假如去年12月28日以來的下跌,跌幅與去年7月18日至10月3日相同,則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0312。若將去年11月14日以來的走勢視作雙頂,則量度下跌目標為1.0305。技術上而言,歐元兌美元下試1.03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元兌日圓自去年12月28日低見140.25後逐步上升,當時主要受技術因素驅動,理由是匯價自去年11月13日高位151.95開始下跌所累計的跌幅,已極之接近去年1月16日自127.22至151.95升浪的50%,其後圓匯價下跌則是因為日本央行官員表明,即使結束負利率亦不會快速加息,行長植田和男更表示,結束負利率後仍將維持寬鬆政策。言論令市場出現日圓淡倉的平倉潮,其中當然亦涉及投機性沽盤。
*日經指數具技術性大跌條件*
投資者須知道,結束負利率當然不等於結束寬鬆貨幣政策,而在今年持續加息更不太可能,因為大多數西方主要經濟體都準備在今年稍後開始減息,日本央行減息將與大環境背道而馳,加上日本去年第三及第四季GDP,按季分別收縮0.8%及0.1%,陷入經濟衰退,亦令市場認定日本央行難以大幅加息,令日圓與其他主要貨幣仍維持可觀的息差,導致圓匯受壓。
條數雖然係咁計,但亦不得不防日本央行可能入市干預圓匯。美元兌日圓在2月13日高見150.90,昨天輕微回落,今天低位為150.09。現水平追沽日圓並不適合,撇除日本央行隨時干預匯價的風險,美元兌日圓亦很大可能形成雙頂,現時投資者反而應該耐心等待買入日圓的時機,以捕捉長期升浪。
另外亦要注意,美元兌日圓與日經225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性,即日圓貶值、日經指數上升;日圓升值、日經指數下跌。目前日經指數的季線圖9RSI已升至78,我重申,是季線圖,接近嚴重超買水平(我習慣用80/20,非70/30去判決超買或超賣程度),換言之,日經指數開始具備技術性大跌的條件,即屆時日圓將會大升,至於何時會發生,沿用2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到時市場會告訴你!」
《經濟通資深市場分析師 鄭廣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受數據影響,美股三大指數皆急跌逾1%,納指更跌近2%;美匯指數則急升,非美及金價急跌,全部入晒CPI數。請注意,CPI變幅與預期不符,造成金融產品價格大幅波動,是投資者得知數據後調整倉位,或有炒家乘機推波助瀾造成,故不應反過來以市場行為去界定數據好壞,數據未符預期極之正常,故在判斷數據好壞時,我不會將所謂的「市場預期」與實際數據作比較。
*勿過分解讀CPI月度變動*
雖然整體及核心CPI按月皆升0.1個百分點,但除非已持續半年或以上,而且幅度較大,才須注意是否已形成趨勢,否則,月度變幅從來不是判斷通脹的指標。美國財長耶倫也不甘寂寞,亦有可能是美聯儲局主席突然上身,她表示極不願意過度解讀CPI的月度變動,並指她從數據中看到的是遏制通脹繼續取得進展,並與聯儲會的目標相符。我同意她的觀點。
美國通脹放緩速度未如預期般快,美聯儲局在3月減息的機會降低,至於CME的FedWatch對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講真睇嚟都無謂!首先,是否減息,美聯儲局有絕對的決定權,其次,雖然1月份通脹未及預期,但畢竟是向2%目標進發,現已降至接近3%,而在去年CPI再次出現高基數下,今年通脹率傾向逐步下降,屆時市場又會作另一番解說!
*德國首季GDP料收縮*
美股三大指數受CPI數據影響而急跌,主要是數據令市場預期的減息未必會很快來臨,但日後當美聯儲局開始減息,亦可能是因為經濟表現轉差,美股同樣可以下跌。今年金融市場的名字叫「波動」,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雖然聯儲局3月份減息機會降低,但當局已暗示今年全年將會減息75基點,而且目前美國實際利率已超過2厘,若然通脹率進一步下降及維持在3%以下,聯儲局照理可以有半厘的減息空間。
另一方面,歐元區去年第四季GDP按季表現無變動,按年則輕微增長0.1%,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表示,該國首季經濟產出可能略為收縮,將使德國出現新冠疫情後的首次經濟衰退。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政府勢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1.3%下調至0.2%,而歐洲央行(ECB)副行長Luis de Guindos則表示,最新通脹數據令他樂觀地認為,通脹率正處於邁向2%的軌道上。我仍然相信,ECB將會較美聯儲局更早減息,時間很可能是第二季初,即首季GDP公布後不久。
*美元兌日圓受制大型雙頂*
歐元兌美元在去年12月28日高見1.1141後反覆下跌,本周二(13日)低見1.0700,並收低於12月8日的調整低位1.0723,昨天(14日)試穿1.07後反彈,惟未能收復失地。技術上,投資者可以去年7月18日以來的走勢,利用費波納奇擴展幅度去量度,假如去年12月28日以來的下跌,跌幅與去年7月18日至10月3日相同,則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0312。若將去年11月14日以來的走勢視作雙頂,則量度下跌目標為1.0305。技術上而言,歐元兌美元下試1.03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元兌日圓自去年12月28日低見140.25後逐步上升,當時主要受技術因素驅動,理由是匯價自去年11月13日高位151.95開始下跌所累計的跌幅,已極之接近去年1月16日自127.22至151.95升浪的50%,其後圓匯價下跌則是因為日本央行官員表明,即使結束負利率亦不會快速加息,行長植田和男更表示,結束負利率後仍將維持寬鬆政策。言論令市場出現日圓淡倉的平倉潮,其中當然亦涉及投機性沽盤。
*日經指數具技術性大跌條件*
投資者須知道,結束負利率當然不等於結束寬鬆貨幣政策,而在今年持續加息更不太可能,因為大多數西方主要經濟體都準備在今年稍後開始減息,日本央行減息將與大環境背道而馳,加上日本去年第三及第四季GDP,按季分別收縮0.8%及0.1%,陷入經濟衰退,亦令市場認定日本央行難以大幅加息,令日圓與其他主要貨幣仍維持可觀的息差,導致圓匯受壓。
條數雖然係咁計,但亦不得不防日本央行可能入市干預圓匯。美元兌日圓在2月13日高見150.90,昨天輕微回落,今天低位為150.09。現水平追沽日圓並不適合,撇除日本央行隨時干預匯價的風險,美元兌日圓亦很大可能形成雙頂,現時投資者反而應該耐心等待買入日圓的時機,以捕捉長期升浪。
另外亦要注意,美元兌日圓與日經225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性,即日圓貶值、日經指數上升;日圓升值、日經指數下跌。目前日經指數的季線圖9RSI已升至78,我重申,是季線圖,接近嚴重超買水平(我習慣用80/20,非70/30去判決超買或超賣程度),換言之,日經指數開始具備技術性大跌的條件,即屆時日圓將會大升,至於何時會發生,沿用2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到時市場會告訴你!」
《經濟通資深市場分析師 鄭廣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