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3
樓市走向極端滯脹
筆者外遊回港剛下機,同事都匯報成交回升了不少,我看數據後不禁苦笑,回應他們這次很可能只是一次「奀仔小陽春」!過後成交將會再減少,市場從靜市回復三成左右就是小陽春?我認為是的,近期成交多了,是因為政府推出雙辣招後令準買家觀望,因此聚積了一定的購買力,現在形勢清楚了,顯然樓價在考驗後仍然堅挺,買家自然由觀望回復積極了,成交自然增加,但當買家表現實在了一點後,又開始有小部分業主反價,最後樓價我認為有力再上升5%左右,到時反價亦只會更多,原本實在的買家見樓價升後又再猶疑,成交自然又再減少了!如果從這角度看,現在說是小陽春就成立,其實只要大家將近年成交量做一個圖表,就會發覺了『價升量跌』的趨勢,成交量的谷底和高峰亦一次比一次低,小陽春當然一次比一次「奀」了!
其實筆者多年前已發表價升量跌的概念,原理是價格長期不跌反升,購買力卻日益不足下,市場只有用成交量萎縮來反映;為何會價升不跌?因印銀紙愈來愈多,當印銀紙的量比樓價升幅更多的時候,樓價可以大跌嗎?但加人工卻也不及通脹時,購買力會增加嗎?其實這只是加減數的邏輯而已,覺得樓價要大跌的人,要計算清楚匯率的風險!原本用作置安心計劃的青衣「綠悠雅苑」,如果包括暫免地價部分,以實用面積計算呎價達9300元,比較早前屯門推出的樓花紅盤「瓏門」部分單位更加貴,這顯示了政府就算可控制樓市,卻不可能左右物價,未來新起的居屋只會愈來愈貴,等未來新供應上車的人其實不切實際。
繼紮鐵工人後,模板工人亦宣佈未來將加人工30%,政府愈大量增加供應,建築工人便愈不足,建築成本就愈升得快。
想上車置業的朋友,不單只在成本上看不能等,從供應上去看,『等』亦不切實際,過去兩年(截至今年8月底),政府賣出46幅地皮中,只批出5份上蓋施工紙,我一向也說不可以一廂情願地以為新供應可以話加就加!恐怕發展商和政府的磨合會令新供應來得事倍功半!
美國的邁阿密在金融海嘯後樓價急跌,但到了今日樓價已回升到谷底時的一倍,這和香港很多地區的樓價升幅相若!邁阿密和香港樓價有共通點嗎?絕對有!就是同樣是用美元為貨幣「依歸」,從這角度去看,大家可能可以對事實多一些體會。
香港樓市已完全進入極端的滯脹了!
我不欣賞金融高官單向地向市民發出加息及按揭借貸的預警,這方面雖然是真正存在的風險,但是,這方面的風險香港已有足夠的借貸收緊及預算準備,反而量化貨幣引起的風險,政府提得太少。我強調,匯率比息率更影響大局!美國若長期再繼續量化貨幣,其帶來的傷害比加息風險巨大得多,而且兩者風險已懸殊!香港人最大的危機,可能就是政府將錯誤的面對風險訊息給了市民啊!
至於地產代理在這新常態下,難免要轉型,人海舖海戰術的概念其實會否不合時宜?如此市道對細行來說會否是一個災劫?這倒未必!簡單一個問題就是:市道好,小公司是否一定好生意?在不作瓦存的人海戰術下,我們在旺市經營一樣不容易,同一個邏輯,市道不好也不一定生意差!生意的存亡基礎是收支平衡的問題、是分配的問題、是管理的問題!市道旺淡只是經營的其中一個要素而已,市道靜的時候,以上提到的關鍵可能更容易掌握,包括人力資源更充足且穩定,租金更平,面對惡性競爭也更少。
我個人認為,樓花的處境十分不利於行業的專業發展,本業因樓花街霸失去了代理的尊嚴。真的得到很多利益嗎?在老闆來說,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可有認真算過?在員工來說,多少人去爭一單,多久才開到一單?
我始終認為同業應我求我道,在我來說,我十分榮幸可以與員工一起堅持原則去追求理想。在市道靜的時候,其實就是老闆表現支持員工的時刻。彼此能否長期有互信,在乎經營者困難時刻有否兌現承諾!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