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2-11-28

完善制度前 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看了以上標題,大家可能好想知,我說的是甚麼制度。對了,我說的就是11月份以來,大家茶餘飯後談得最多的強積金制度。

 

  隨著強積金半自由行(正式名稱叫僱員自選安排)在11月正式實施,傳媒鋪天蓋地做了很多關於強積金的「故事」。有從回報、有從收費,也有從服務等幾方面去探討整個強積金制度,而強積金管理局也推出了很多廣告,提醒市民雖然現在可以有一半權利話事,但也不一定要轉,也不一定要現在就轉。

 

  強積金制度不經不覺已實施了12年,確實是時候進行一些中期檢討。我自己作為理財策劃的專業,很高興看到公眾人士對於強積金的關注,因為,縱使我們改變不了制度,但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態度。

 

  強積金管理局剛於本周一發表了一份顧問報告,指出強積金成立以來,每年投資回報平均為5.14%,但平均收費為1.74%,即投資淨回報只有3.4%。

 

  積金局向政府提出四方面的改革建議,包括為強積金收費設定上限;規定所有強積金計劃都要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設立一種簡單、低收費、穩健的「基本基金」;以及引入非牟利經營者,提供簡單、低收費的強積金計劃。

 

  這一切的改革建議,都是衝著收費這個環節而來,目標是將收費由現在的1.74%降至1%左右。事實上,隨著強積金資產的不斷上升,受託人的管理及其他收確實有下調空間,因為不斷增加的供款,與受託人和其他相關人士的工作量不會成正比的。

 

  事實上,強積金半自由行的實施,原意就是要加劇競爭,令到受託人繼續下調各種收費。而由今年起,即半自由行還未實施前,很多受託人都已經開始減費,只不過,減幅主要集中保守類或指數類的基金。

 

  不說不知,原來截至2012年9月底止,全香港參加了強積金計劃的打工仔,連同自僱人士在內,已經接近260萬人。

 

  而在過去12年,我們這班打工仔,在強積金戶口內總共滾存了4,124.8億港元資產,而每個月還會有大約40億港元,不停注入我們的強積金戶口。

 

  在這4,000多億資產中,原來以混合資產,即股債合一的基金,以及股票基金佔最多,兩者加起來已佔總資產的七成半左右,證明香港人大部分都是傾向「穩中求勝」的。

 

  姊妹們,強積金其實事關重大,至少是我們退休三大支柱之一。我想提醒大家,這些都是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實在應該好好管理。積金局和其他相關人士都在為我們完善這個制度,但這需要時間,在他們落實所有改革措施前,大家都應該先改變自己漠不關心的態度。

 

  未來幾次,我會提供更多管理強積金的貼士予大家,希望在退休的漫長路上,盡我少少心意。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更多女子愛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