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4-01-13

治理霧霾背後的經濟學

  假期到霧霾籠罩的上海與蘇州一遊,果然「名不虛傳」,上海還好一點,蘇州的PM2.5指數多天在三、四點徘徊,望著遠處秀麗河山,只見灰濛濛的一片,視野不清,大煞風景。幸好張五常的夫人Linda精心推介幾處最好吃的上海本幫菜食肆,才不枉此行。

 

內地去年開始厲行減排,但整體成效仍偏低。

 

  中原及華東地區近年霧霾嚴重,已不再是新聞,五年前我要上華山看人論劍,滿以為此靈秀奇峻之地,必天朗氣清,但見到的仍是西安附近天空不離不棄的一片灰黃。倒是上峨嵋山時,遇上大雨,空氣經洗滌後,煥然一新,大大增加遊興。由此可見,空氣污染對內地旅遊業當會十分不利。

 

污染嚴重使人減壽四年

 

  空氣污染的主要害處,當然不是旅遊,而是人民的健康。我聽過很多種霧霾對健康影響的估算方法,例如PM2.5到了四百點以後,每在戶外呼吸多久便等於抽了多少根香煙等等。最近有經濟學朋友在國際頂尖科學刊物發表報告,指出如北京般嚴重的霧霾,可使人減壽三、四年。我未有直接讀過報告不知其方法與假設,但若知減壽多少的估算,卻大有助我們算一算治理霧霾的成本效益。

 

  我們可先做一些刻意保守的假設。據一些報道所說,霧霾影響著近六億人的生活。我們可假設霧霾對健康的影響不至於減壽三、四年這麼嚴重,只當作是減壽一年吧。一年的命值多少錢?亦即如果可以的話,你最多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以換取多一年的生命。此數值當然不同人等差異很大,但美國的經濟學家估算,美國人生命的平均價值(不止是一年的命)大約為五、百萬美元左右(將來有機會才再詳細討論生命價值的算法)。中國人的壽命比不上美國人值錢(此說絕無貶意),我們可作一個不會太離譜的假設,中國人平均願意付出十萬人民幣以換取多一年的生命。

 

人均收入愈高 愈注重環保

 

  用了這個假設後,再加上以上的假設,我們可以作此估算:霧霾可使六億人減壽一年,總共造成的社會損失便是六億乘十萬元,亦即六十萬億人民幣。這個結果顯然是粗略的,但它仍有助於我們判斷治理霧霾可以帶來多巨大的經濟效益。六十萬億約等於中國一年的GDP,若霧霾更嚴重一點,損害更大。顯然地,中國值得大花特花資源去治理霧霾,減少這巨大的損失。

 

  但治理霧霾不會容易。天下沒有免費午餐,減少霧霾最重要部分是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與減少建築地盤。這些顯然會降低人民收入的增速。最極端的方法是完全不准用化石能源,另一極端是繼續現時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對污染不聞不問。兩個極端之間總有一個「最適宜的污染程度」。零污染是不可行的,這要人民犧牲太大的經濟利益,收入愈低的人民,愈希望生活能快點得到改善,雖然他們對潔淨的環境一樣喜歡,但不見得願意付出太大的代價。收入較高的人對環保的訴求則會愈來愈強烈。經濟學中有所謂的「環保庫茲尼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意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國家人均收入愈高(例如工業化),則環境愈糟糕,一直到人均收入一萬美元左右,人民對環境的訴求開始強烈,那麼他們會願意多耗資源在環保之上,收入更高後,保護環境更有心有力,污染又會持續下降。

 

  中國似未到庫茲尼茨曲線轉捩點,但大城市中人民收入較高,對環保的訴求應已十分強烈。中國宜使用「綠色GDP概念」去考核地方政府,即把GDP增幅減去對環境破壞帶來的成本,而非GDP增長的本身去評價官員是否稱職。方法改後,霧霾才有望減少。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