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8-27

不是垃圾站

  初中讀Social Studies已學懂3R – Reduce / Recycle / Reuse,環保教育推了幾十年,成效慘不忍睹,是香港人素質問題?還是又要歸咎為土地問題?日本、新加坡、台灣做到的,香港就是做不來。

 

  大張旗鼓,耗費驚人的三色回收箱,早已成為公共及私人屋苑的基本設置,好市民都努力把垃圾分類棄置,到頭來,政府承辦商還是一咕嚕送到堆填區,有意思嗎?把我們都當作傻瓜!

 

  上行無法下效,惟有民間自發,走入群眾,深耕細作,自己垃圾自己分。

 

  「不是垃圾站」最初由一群關注環保及環境政策的元朗居民倡議成立,不到兩年,全港遍地開花,看走勢,陸續有來。 

 

 

 

  各區的「不是垃圾站」大多由街坊義工掌舵,每星期於區內公共空間設立街站,關注的,不僅是把垃圾分類回收,重點希望做到資源共享及公眾環保教育,終極是推動政策,以公民身份發聲,爭取改革垃圾站成為「社區資源回收及共享中心」。

 

何謂「社區資源回收及共享中心」?

 

  一座結合乾濕垃圾回收分類、傢俬回收維修、舊衣舊物回收轉賣、剩食廚房連社區雪櫃、廚餘轉化以建構天台農場的大樓,伴隨一間Café……理想一點,我希望大樓內還有二手書店及唱片舖!

 

 

  全港十八區,區區都有一座,甚至多過一座這樣的「社區資源回收及共享中心」,區內居民定時定候,自行把家裏囤積但又用不著的東西搬到大樓。

 

  身體力行這過程很重要,從收拾、檢視、整理、清潔到付運,已是一趟值得我們反思的「斷捨離」修煉,跟我們徒手把舊物雜物拋進垃圾箱,轉身即走,任由清潔工人為我們善後的體驗,完全兩回事。有孩子的家庭、學校通識科老師、環保組織或社區服務負責人,則可以此作為公眾環保教育的藍本。

 

  「不是垃圾站」只是一個起步!

 

 

  你可以說他們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癡人說夢話,但請不要扣帽子說他們搞事……誰愛在30多度高溫、又濕又焗又熱的夏日,義務在街頭分垃圾?

 

  多次目測發現,義工們無論多忙亂、多疲憊,依舊認真分類努力講解,單單塑膠回收已分作好幾類,讓送塑膠製品來的街坊好好上一次環保課。

 

 

  解決社會問題,不會一步到位,紙上談兵,則永遠抓不著癢處,只有親身經歷,才比較懂。大汗淋漓,初衷未忘,汗,也不會白流。 (待續)

 

「不是垃圾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垃圾回收 #環保生活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