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後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大洗牌:企業生產線將循三大方向調整
新冠肺炎疫情終歸會退卻,經濟活動定必重新展開。經此一疫,大家發現了高度全球化產業鏈的脆弱性,所以不少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分散產能至不同地域,避免再因單一國家的地緣事件,引致斷鏈危機。在後疫情時代,「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浪潮將會席捲全球,觸發全球產業鏈大洗牌。
世界歷史上只出現過兩次全球化:第一次全球化由1870年至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終止;第二波全球化自1970年至現在,有很大機會因新冠疫情而劃上休止符。在這兩段時期以外的日子,世界大都是存於去全球化狀態——各個國家自給自足,毋須相互依賴。由此可見,去全球化這個說法看似新穎,其實在歷史上卻不算是甚麼新鮮事。
事實上,早前的中美貿易戰已促使電子製造業者將部分產能遷離中國,以躲避關稅,惟留在中國的產能普遍仍有7成以上。可是,新冠疫情爆發卻凸顯了集中於單一國家的產業鏈是何等脆弱不堪,因此各廠後續的海外產能布局計劃勢必加速進行。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花了30、40年發展而成「世界工廠」,能夠提供大量受過訓練的勞動力,以及配套完備的物流系統,綜合生產成本較其他國家為低。然而,經歷過新冠疫情後,成本已不再是跨國企業唯一的考慮點:當交通網絡癱瘓,工人難以復工,廠房被迫停擺,成本更低也無補於事。以蘋果(Apple)為例,主要代工商鴻海集團的最大iPhone組裝廠距離武漢約300哩,受疫情影響而順延生產10天,結果使iPhone第一季出貨量下跌10%。
出於維持生產穩定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企業將會朝向分散零件來源和鞏固國內供應鏈的方式發展,形成由多個國家合組而成的分散式產業鏈。國際顧問機構Hackett Group指出,產業鏈採用分散式布局的企業,採購開支出可減少20%,整體運作成本亦較低,擁有更強的成本競爭優勢。
疫情過去後,預計全球產業鏈布局將會循三大方向作出調整:高階生產線遷回本土、中低階轉移到東協或南亞國家,以及貼近歐美市場就地開設生產線。
各國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考慮,都會鼓勵生產重要戰略物資的工廠撤回本土。日本政府已搶先開出第一槍,4月7日宣布撥款22億美元(約172億港元),協助日本企業把生產線從中國移回日本境內。兩天後,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亦公開表示,美國政府應為有意撤離中國的美國廠商支付搬家費。踏入5月,更有消息傳出華府擬「全面加速」產業鏈轉移,已有多個政府部門積極研究供應鏈中的關鍵領域及其遷移瓶頸;為鼓勵美商移回生產線,當局可能會提供稅務獎勵或返國生產補貼。
除美、日以外,台灣也是高階電子製造業的執牛耳者。在中美貿易戰衝擊下,近年台商的半導體、伺服器等生產線已慢慢從中國移返台灣。此外,台灣政府的防疫措施完善,在全球都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時,台灣已被視為一個較安全的生產基地,估計在後疫情時期台商會加快供應鏈轉移步伐。例如伺服器機殼廠商勤誠興業就會加碼投資台灣,擬把台灣廠房產能增加至50%。
和碩越南廠房的投資規模約1.5億美元,可望於2021年上半年投產,日後產能規劃可根據客戶需求做適當移轉。(圖片來源:和碩聯合科技)
對追求低成本的中低階製造業者來說,東協的越南、南亞的印度可望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越南在地理位置上鄰近中國,較易取得中國供應鏈產出的零件,加上勞動人口較年輕,又擁有電子業製造經驗,故此可在一眾東協國家中突圍而出。電子製造大廠和碩已投資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在越南興建廠房,預計第一期越南廠將於2021年上半年投產。
至於印度,則勝在勞動人口多且便宜,對iPhone亦有龐大內需,所以iPhone組裝產業鏈已有聚集於印度之勢,鴻海、緯創等代工商均進駐印度設廠。緯創剛於3月宣布,將印度子公司投資額上調至7,600萬美元(約5.9億港元),以擴大當地產能。鴻海現已於全球16個國家及地區設有生產據點,非中國產能從25%升至35%,未來亦會加碼投資於印度及越南。
緯創的非中國產能將於2021年增加到50%,生產據點包括台灣、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捷克等。(圖片來源:緯創資通官網)
鴻海已在全球16個國家及地區設置生產基地,分布在中國、台灣、日本、澳洲、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美國、墨西哥及巴西。圖中為鴻海捷克廠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就近歐美市場設置生產基地,以滿足當地需求,現已成為企業去全球化策略的重要一環。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的著名投資人墨比爾斯(Mark Mobius)估計,美商重整產業鏈布局時,除考慮移回美國本土外,還會選擇遷往加拿大或墨西哥。早前已簽署《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的墨西哥,勞動力成本較低,地理位置又得天獨厚,從當地運送貨櫃到紐約只花5天,比需時40天的上海快得多,可說是供應鏈的理想選址。目前美國波音(Boeing)和韓國起亞汽車(Kia Motors)皆在墨西哥設有生產線。另外,土耳其與巴西也是歐美企業轉移產業鏈時,可供考慮的選項。
先有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問題,後有新冠疫情凸顯的斷鏈危機,在在顯示集中於單一國家的供應鏈已不再可靠。為對沖地緣風險,加上去全球化思潮的推波助瀾,分散式產業鏈布局已成後疫情時代的企業新取向。當然,現有產業鏈不會完全撤出中國,所以往後值得關注的是,被東協、南亞、拉丁美洲國家攤分後,還會有多少產能留低在中國境內?新產業鏈形態又會為國際貿易、全球智慧城市發展帶來甚麼轉變呢?
Kia Motors墨西哥廠房於2018年生產29.5萬輛汽車,接近80%產量都出口,餘下20%用作應付墨西哥內需。(圖片來源:翻攝自起亞汽車YouTube影片)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