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防疫科技】消毒、送餐、量體溫,疫情為機械人帶來發展機遇?
拉開社交距離,減少人際接觸,已被視為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機械人替代人際接觸的需求亦因此而突然急增——駐守出入口測量體溫、接待訪客、遞送藥物或食品,以至清潔消毒公共場所,統統可由機械人代勞。今次疫情爆發讓很多依賴人力的行業重新思考引進機械人、部署自動化的必要性,意外為機械人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防疫的第一關卡是量度體溫,但期間工作人員要與對方面對面接觸,存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具備測溫功能的機械人遂應運而生。廣州科技公司高新興跟當地警方合作部署巡邏機械人,可通過5G網絡進行遠距操控。機械人身上設有熱能探測器,可一次過測量5米半徑內10個人的體溫;又配備5組攝影鏡頭,可作360度全景拍攝,並支援人面辨識功能,可分辨路人有否佩戴口罩。
廣州高新興(Gosuncn)的5G巡邏機械人能夠識別公共場所中的民眾是否有發燒徵狀和佩戴口罩。(圖片來源:Gosuncn官網)
不少民眾因擔心自己患上新冠肺炎,紛紛湧到醫院求診,既增加交叉傳染風險,又加重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這個時候可出動迎賓機械人,代替醫護人員向求診者提供掛號建議,並作出初步病患分流與篩檢。台灣凌羣電腦的人形機械人「Ayuda」能以語音辨識與回覆功能,初步解答訪客問題;如訪客需求較為複雜時,則可透過遠端連線提供專人解答服務。
深圳普渡科技(Pudu Technology)的「歡樂送」機械人,可讓護士們把患者所需的食物或藥物,放到機身的多層托盤上,跟著便會自動將物資送到病房門口。(圖片來源:PuduTech官網)
除此以外,醫院或隔離區域內的物資搬運,也可由機械人代勞。深圳普渡科技的「歡樂送」機械人已被派遣到湖北多家醫院,能夠自動將食物和藥物運送給隔離患者。台灣佳世達科技的醫療運輸機械人「Mibot」具備自動感應轉彎和避障能力,能夠拖動消毒台車來搬運醫療廢棄物,避免人力運輸過程的交叉感染風險。
清潔消毒可說是防疫的首要工作,疫情初期已有機械人派駐醫院及隔離區域,代替醫護人員執行消毒任務;後來更推而廣之,陸續引入到酒店、餐廳、公共交通工具等公眾場所,以建立起有效的消毒防護網。港鐵公司部署了20部消毒機械人,主要針對高危車廂作深層清潔:假如列車曾接載確診患者,便會派出機械人按預先設定路線,自動噴灑霧化的雙氧水至車廂各個角落,只需約4小時就可清潔一列8卡列車。
港鐵的消毒機械人可在車廂內噴灑霧化的雙氧水,濃度為100至200ppm,除新型冠狀病毒外,更可消除金黃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等細菌。(圖片來源:MTRHK Instagram帳戶)
台灣凌羣電腦(SYSCOM)的迎賓機械人「Ayuda」,在講話的同時,胸部屏幕也會顯示文字信息。(圖片來源:SYSCOM官網)
台灣消毒機械人的款式更是多元化,從洗擦地面到紫外線滅菌均一應皆俱全。聯潤科技的「智能洗地機器人MAX」擁有室內定位與自動避障功能,可應付環境變異大的廣闊場域如機場、酒店或地鐵等,添加漂白水後即可執行消毒作業。微星科技的「AI-UVC主動消毒機械人」內建多組UV燈,射出的紫外線光束能夠直接破壞細菌和病毒的DNA(脫氧核醣核酸)與RNA(核醣核酸)結構,使它們無法繁殖,達到殺菌效果,現已在當地養老院及醫院進行落地測試。
台灣聯潤科技(Uniring)的洗地機械人「MAX」具備吸、擦、刮三合一清潔功能,添加漂白水後,可執行公共場所消毒作業。(圖片來源:翻攝自聯潤科技YouTube影片)
由丹麥科技公司UVD Robots研發的紫外線消毒機械人更是吃香。儘管它的售價高達67,000美元(約52.3萬港元),惟疫情爆發後,訂單量便大幅飇升,除中國外,還有來自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訂單。為應付這波突如其來的需求,其廠房產能已提升3倍,現時每天能夠生產一部消毒機械人。
丹麥UVD Robots的消毒機械人配備8支紫外線照射燈,能夠向四方八面射出紫外線光束,破壞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DNA和RNA結構。(圖片來源:UVD_Robots官網)
疫情期間,機械人的應用情境不斷走進大眾視野,在耳濡目染下,日後民眾或會較易接受機械人進入到日常生活圈。國際機械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估計,2021年全球服務型機械人的數量可望增加至73.6萬部,增長率高達21%。
可是,疫情過去後,機械人產業發展真的就此一帆風順嗎?事實上,機械人雖可幫忙搬運、清潔,惟卻未能處理太精細的操作,只能替人類完成重複性高或危險度高的任務。全球最大網購平台亞馬遜(Amazon)多年來積極部署倉庫自動化,利用機械人搬運倉存,近期受惠於疫情而訂單量大增,反而要額外增聘10萬名員工幫手,原因是物流作業中始終有些精細操作仍要由人手處理。
另一方面,機械人亦難以取代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溫度,尤其是在服務行業中,人際溝通還是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美國矽谷曾出現機械人製作薄餅、漢堡包與咖啡的食肆,惟卻因食物味道平平,加上無人餐廳的氛圍著實太過詭異,故此熱潮過後便關門大吉。患者看病時,除希望獲得醫學上的治療外,還想醫護人員聆聽自己所承受的病痛,並面對面給予關懷和安慰。
新冠疫情催生的社交距離要求,似乎造就了機械人崛起的黃金機會。然而,正因為這「非接觸」的大環境,反而凸顯了機械人服務不能替代人類情感交流。大家只要看看居家隔離的意大利人,與鄰居在各自的陽台唱歌、彈奏樂器,又或者西班牙人在自家陽台模仿DJ打碟給鄰居們聽,力求維繫一點點的人際互動,便足可證明了。由此視之,在未來的機械人浪潮下,人類還是不用擔心沒有立錐之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