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4-23

中國惟有提高競爭力

 

  為了應對持續的經濟放緩,中國政府似乎已經放鬆銀行貸款。這種老把戲只是推遲了急需的結構性改革,反而留下了更大的通脹敞口。儘管近來的資料表明通脹相對溫和,但中國還是面臨嚴重的通脹挑戰。

 

  走出當前經濟低迷的惟一途徑就是結構性改革,大幅減稅,促進家庭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在更遠的將來,中國必須削減低效的國有企業,給私有企業更多空間。只有充滿競爭力的私有企業才能推動中國發展成為高收入經濟體。

 

經濟刺激惡化通脹

 

  中國還沒有改變供給主要依賴數量擴張,需求主要依賴政府投資和出口的局面。因為中國藍領工人已經出現短缺,單純依賴數量擴張,不提高生產率,只會導致通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愈來愈依賴政府投資來支持需求。浪費隨著依賴程度的增加而升級,成為推動通脹的力量。

 

  不改革而僅僅實施貨幣刺激,只會給各種低效率產業提供資金維持增長,很明顯這樣會讓通脹更加惡化。近年來通脹資料的下降部分程度上是由於油價和其他商品價格的下降造成的,這只是一個統計現象。大多數人仍然覺得通脹嚴重。隨著油價回歸,從貨幣到通脹的傳導將會更快。

 

  中國的銀行業已經放寬了對大多數行業的貸款,但房地產開發領域迄今為止尚屬例外。

 

  貸款的增加可以防止對高庫存的清算。任何經濟的底線都是清算庫存。這在中國尤為顯著,因為庫存常常是為了投機,從而常常高於最終需求量。

 

  銀行貸款的增加使得高庫存的投機者可以繼續維持庫存,希望價格可以好轉。這推遲了市場清算的過程。GDP資料可能看起來要比預期的樂觀,但這並不是甚麼值得慶祝的事情。清算只是被推遲了,而非被清除了。

 

  2012年的預算如果可以大幅削減稅收,比如1萬億元人民幣,本可以大幅促進經濟增長。現在預算似乎只是維持現狀。

 

  中國企業深受高稅收甚至是任意無常的稅收之苦。世界銀行指出,中國企業45%的勞動力成本流向了政府,這一比率比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數值都要高。當然,企業會降低工資以抵消向政府交納的稅款。這是中國家庭需求疲軟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通脹降低了家庭部門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增加消費的能力。近年來,食品價格翻番對低收入家庭衝擊最大。另一方面,政府支出仍在無休止地繼續。包括基礎設施、房地產、國有企業資本性支出在內的中國經濟的大部分需求,都由政府主導。市場主導的部分主要是家庭消費和出口,所佔比例要小得多。

 

  政府主導的需求顯然是低效的。投資成本要比開發小專案的私有企業成本高20%至30%。向私有部門的收入再分配能夠大幅提高經濟效率。大規模減稅原本可以冷卻通脹,維持兩年的增長。不幸的是,這個機會被錯過了。

 

失敗的產業政策

 

  儘管減稅可以支援一到兩年的經濟增長,但是,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才是促使中國公眾提高收入的根本途徑。數量擴張只能創造低水準的繁榮。

 

  通過開發閒置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中國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了5000美元。這是一個值得稱讚的成就,但是也要看到中國是東亞最後一個達到這一標準的國家。戰爭和革命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只是彌補先前浪費的時間。

 

  在過去十年裏,中國經濟以美元計價翻了兩番,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其他經歷了這種繁榮發展的經濟體都有很多知名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比其他任何經濟體的規模都要更大的中國在這方面卻付之闕如。更糟糕的是,20世紀90年代曾經繁榮一時的很多企業現在已經衰敗了,只能依靠國家支援或金融投機才能生存。

 

  十年前,韓國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並不比它們的中國同行強大多少。而現在,沒有一家中國半導體企業能夠與三星抗衡;同樣,中國的汽車企業儘管頻繁收購各種公司,但還是遠遠落在現代汽車之後。

 

  三星電子從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奄奄一息中恢復元氣。如果韓國政府沒有對其施以援手的話,它很可能就在1998年消失了。它的主幹業務是資本密集型的晶片製造業務。中國大約在同一時期進入晶片行業,如果應對有方,本來很有希望超過三星電子。

 

  畢竟當時中國也正在發展成為世界電子製造中心以及晶片需求中十年後,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最大晶片需求國。但是三星和TCMC公司主導了中國市場。三星借助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最好的電子企業,而中國的電子製造商還陷在價格競爭裏,國內晶片製造企業規模都比較小,技術也相對落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沒有一家國內生產商能夠在國內或國際市場上成為主要的競爭者。儘管大多數汽車都在中國製造,但關鍵零件都是進口的,因為國外企業希望保護其技術,防止中國學習。中國汽車行業結構失衡,供大於求,下游組裝利潤率低,而外國企業通過控制關鍵零部件和技術知識獲取了高額利潤。三大德國企業在這方面表現尤為出色,其大部分利潤來自中國。

 

  跨國企業已經針對中國實施了結構調整,將低端生產轉移到中國,同時通過保護知識和技術來擴大其高端產品的生產。這種策略頗有成效。一些傳統行業如汽車和化工產品在全球經濟下滑期間盈利良好,它們在經濟下行期本來應當經歷大幅利潤下跌。這是中國的市場和發展模式造成的。中國出售價格低廉的低端產品,為這些跨國公司輸入原料,它們再通過高附加值和控制供應,以高價將產品賣給中國的買家。行業整合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他大多數產業的情況與此類似。

 

  全球化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自己完成所有事情,一些產業難免會被外國企業主導。但是,中國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幾乎所有重要產業都被外國企業主導的情況下還能發展。外國企業的主導會讓中國的繁榮變脆弱嗎?

 

  儘管有在各方面都很強勢的發改委制定經濟計劃,中國還是出現了上述不利現象。這說明中國的產業政策是失敗的。

 

合理扶植私有企業

 

  中國的國有企業已經充分展示了其擴張能力,但是卻缺乏發展技術和維持價格的能力。

 

  20世紀90年代,中國曾經湧現出很多私有的電子產品,小商品和大宗商品企業,半導體產業也開始興起。當時,中國大陸企業似乎有望超越韓國和臺灣的同行,但結果恰恰相反。這要歸咎於錯誤的激勵和目標。

 

  大多數中國私有企業都渴望上市,將上市本身視為奮鬥目標,而非視為企業發展的工具。一旦上市以後,它們就沉迷於股票價格,採取各種方式推高股價。由此導致的短期行為,阻止了企業順利成長。這就是中國私有企業每每在IPO後深陷困境的原因。

 

  資產泡沫近年來也轉移了私有企業的注意力。當房地產開發成為「快速致富」的途徑時,很多私有企業便忽略自己的核心業務,將注意力放在房地產開發上,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來加入一場房地產泡沫,而韓國和臺灣地區的企業則不斷發展,節節攀升,最終將中國大陸企業遠遠甩在後面。

 

  一個國家如果缺乏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就很難獲得發展。沒有哪個國有企業能夠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鑒於這一現實,中國必須調整其產業政策,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韓國的成功對中國頗具啟示意義。韓國政府的確全力支援三星和現代的發展,但是,它們本來就是目標明確、高品質的私有企業。成功的產業政策應當把寶押在成功企業上,而不是押在像國有企業這樣的弱勢企業上。強大的私有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才是有效的。

 

  中國應當關注半導體產業。當前的產業政策是維持弱勢企業的生存,這只是在浪費資金,而沒有任何改善未來的前景。半導體產業可能很快就會升級。中國的小企業可能會更加沒有競爭力。中國政府應當儘快決定中國是否要發展這一行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必須將資源投入給更有希望的私有企業。

 

  地方政府的競爭造成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分散式發展。外國企業利用競爭將其國外開展的上游業務價格最大化,而國內企業常常更關注如何利用諸如免費土地使用權這樣的政府激勵政策,而不是關注產品的發展。

 

  中國的產業政策是失敗的。必須將資源用於培養拳頭企業。在當前環境下,外國企業已經成為規模龐大的主導企業,應當採取必要的政府干預以保護國內企業的發展。必須儘快調整政策,抓住最後的機會。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財新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烏軍攻入俄國庫爾斯克州近兩周,並炸毀兩座重要橋樑,你認為俄烏戰爭會否急劇惡化?► 立即投票

更多謝國忠看勢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