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4-17

改善「禮貌污染」從洗手間開始

  讀報得知,家庭教育學院聯同新城市廣場最近訪問了298名家長及315名初中學生,了解兒童的禮貌狀況。調查發現,頭三位經常發生的狀況是:

 

  一、家傭或長輩幫忙拿東西時,甚少說「唔該」;

  二、經常第一時間衝入車廂霸位;

  三、接過禮物時,甚少說「多謝」。

 

  其餘的就是甚少向父母說早安或晚安、間中駁斥長輩的指摘、進膳前甚少叫「大家吃飯」、經常打斷別人說話、老師分派作業時甚少以雙手接過、在公眾場所經常及間中不排隊或打尖等等。 

 

  這些只是小撮問題孩子的表現?悲哀?不算,原來更悲哀的是受訪的父母中,74%不會向他人或傭工道謝;72%常搶奪車廂座位;73%常打尖。77%有教育孩子禮貌的重要性,但 68%不會每次指正子女的無禮行為!逾半受訪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禮貌,責任在學校!有這樣的父母就有這樣的孩子,雖不是百分百必然,但是有的,而且為數不少。

 

  孩子一方面被灌輸禮貌,另一方面卻被污染禮貌!

 

  記起有一次在公眾洗手間的一幕情境:一位約六歲左右的小女孩,衝前走到排第一位的朋友前面。朋友本能反應,向小女孩善巧地溫韾提示:「親愛的,排隊是在隊尾排,不是走在隊頭的。」當時她的媽媽搶著說:「都可以在這裏排隊吧。」你聽了有何感想?幾個朋友聽她這樣扭曲說法,都心裏冒火,不是因為被打尖,是因為有這樣說歪理的媽,把孩子「污染」,帶出這樣的德性。

 

洗手間是訓練不扮有禮貌給人看、而是有真禮儀的訓練基地。

 

  這一幕的記憶,令我感受頗深。如果這成年女士平時習慣排隊守規矩尊重一齊排隊的人,如果她習慣阻止及教導女兒搶先打尖是不當行為,如果她習慣及時糾正小女孩為行為失當而道歉,相信這六歲女孩不會有如此的「禮儀」。

 

  言教重要,但行為修養「身教」更有效。這一幕可說是身為人母者,即時身教的最好教材。

 

  調查又指港孩在學校的禮貌較佳,96%常向老師主動鞠躬問安;交功課時幾乎所有人都會恭敬地遞交給老師。理由,聽落都心寒,是因怕不做會被責罰,因此「扮有禮貌」。29%認為有禮貌可以換來好印象;只有不足兩成的學生認為有禮是應該的,是不足兩成。

 

  「扮有禮貌」,是搏取,為求好處或利益,就會裝備出「禮貌形象」,是功利主義式的污染。

 

如果禮貌污染源頭是父母的話,最有效方法是從父母身教著手修正。

 

  禮貌素質,本來就是從家教開始。父母愈給孩子訓練,受「污染」應該愈低。不過,從那裏開始訓練?最髒的地方,可能是最好的開始,最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也是訓練「不要扮」、「裏外如一」的最好開始!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也守規依禮表現,那才是素質的真相呈現。

 

有人去公眾洗手間狂扯廁紙;若不是真正有需要的,就未免浪費及不環保。

擠完牙膏有沒有蓋好?擦牙要一直開著水龍頭嗎?何不關好免浪費食水?洗手間內一切生活行為,都是禮儀素質訓練材料。

 

  那裏才是最佳訓練場?每個家都有洗手間,是最好的訓練基地!既訓練禮儀,也磨練自律!以下的二十項是洗手間禮儀及自律性訓練,分享一下:

 

  1. 有沒有沖厠?(即使沒有水沖厠,沒有人看到,最終…有沒有用方法處理?)

 

  2. 有沒有洗手?

 

  3. 有沒有開水龍頭時盡量珍惜水源,及關好水龍頭?

 

  4. 有沒有在無必要的情況下隨手狂扯幾尺長的衛生紙?

 

  5. 有沒有記得環保訊息,用抹手巾多過用抹手紙?

 

  6. 有沒有自動自覺將自己弄濺出水龍頭旁邊的水都抹乾?

 

  7. 有沒有抹拭自己用過後而弄污的廁板?

 

  8. 有沒有好好抹乾沐浴後濺在地上的水?

 

  9. 有沒有將浴缸或面盤上的頭髮絲執拾清理?

 

  10. 有沒有刷牙後將黏在洗手盤的殘餘牙膏抹掉?

 

  11. 有沒有將毛巾浴巾之類好好的掛在原位?

 

  12. 有沒有將用完的衛生紙巾好好放在垃圾桶?

 

  13. 有沒有將個人衛生清潔用品用完後放回妥善的位置?

 

  14. 有沒有將快用完的廁紙筒拿掉而換上新卷廁紙方便下一個使用呢?

 

  15. 有沒有將要洗的衣服好好處理以待清潔,而不是隨便亂放?

 

 

  16. 有沒有在洗手間內抽完煙或辦完事後,妥善做好清理空氣的工作?

 

  17. 有沒有將個人飾物如手錶、戒指耳環項鍊等物品放在洗手間時妥善處理?

 

  18. 有沒有在同住及同時輪著使用洗手間的情況下,好好控制洗手間時間?

 

  19. 有沒有在家人使用洗手間時,也考慮對方的私隱感受?

 

  20. 這點特別針對在外面使用洗手間——有沒有對洗手間的清潔工人也來個正面的眼神接觸、或微笑、或點頭打招呼?雖然他們是受薪,但也是來為大眾服務,可是有些清潔阿姐也慨嘆,平日工作時,人人看都不看她一眼,就像看她不到,她差點以為自己是透明的……

 

  嚴苛嗎?見仁見智吧。每人的尺及量度標準及結果都不同。

 

  只希望別將禮貌行為過於污染,只希望別將禮儀成為「文化遺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