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9-20

多元方法推閱讀

  教育局在今個學年起,停止向中小學發放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學界對局方「新安排」感到錯愕及遺憾,認為新政策對推廣閱讀帶來相當負面的信息,希望政府能撤回決定。多閱讀可以提高語文能力、豐富知識、增廣見聞。然則,推廣閱讀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在於培養下一代的閱讀興趣。

 

閱讀習慣需要培養,絕非帶子女閒逛書展就可達標,家長同樣需要反思。

 

  政府將由2016/17學年起,停止發放中文及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涉及的津貼額為小學4,149至8,300元;中學則為17,234元。削減廣泛閱讀計劃津貼,聽來或許比較負面,但局方同時調整了學校的綜合科目津貼,由上學年每班4,714元增至4,827元。

 

  一加一減下,局方對校方在津貼額上沒有大幅度調整,而是容讓校方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分配津貼。政府方面亦解釋,停止發放津貼是基於學校推廣閱讀模式的轉變,並實現「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

 

  學界反映,新政策與政府促進校園閱讀文化的做法相違背,減津貼令學校書量和書種減少,減慢圖書館新書更新速度。

 

  首先,現行制度下,校方可靈活運用局方發放的「營辦津貼」,作學校圖書館每年的購書開支,甚或購買一些收費的教育/閱讀網站。若校方重視閱讀推廣,學校圖書館書種及量都不會減少。

 

  更重要是,不少圖書、名著可以傳承、傳閱多年,推廣閱讀不等同每年購新書(報章、學術雜誌等時事性高書刊除外)。加上電子書、網上閱讀平台盛行,學生讀書習慣、在圖書館借書頻密度已有改變。若校方「勉強地」每年花盡廣泛閱讀計劃津貼買新書,部分新書或不切合學生興趣及需要,往往造成浪費,不符合「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原則,新措施的確更有彈性。

 

  校方假若將每班增加的綜合科目津貼,用於購買班內圖書,將更有效推動校內閱讀的風氣。筆者當年曾於中學任教,每年開學時會讓班上每位同學交2元作閱讀費,湊合全班約60元就可以買5至6本圖書放班房傳閱(當時書價一本約10元),下一學年也如是。5年下來,學生們只花費買一本書的價錢,卻可閱讀最多30本書。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購書的模式,所選書目比圖書館藏書更合心意,同學亦更易於借閱書籍。

 

  在社交網絡、即時通訊程式盛行下,校方亦應考慮善用網上群組推廣閱讀。不少老師會與班上同學開立群組,定期分享好書目,甚至內容節錄,鼓勵同學多閱讀,互相分享推介。

 

  廣泛閱讀可陶冶性情,亦是知識的來源。有資源推動是好事,但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愛上閱讀,讓他們離校後仍願意終身閱讀。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