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8-12

旅遊增見聞 莫為功課困

  港人愛外遊,不少家長更藉旅遊的機會,享天倫之樂。不過,既說是天倫樂便不應附帶任何條件,也不應要求子女外遊時做學校功課或暑期作業,若堅持要做,寧可做另類「功課」。

 

 

  香港家長「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可能世界聞名,但若連親子旅遊也以「目標」為本,似乎便矯枉過正。有網上旅行社做的調查顯示,3成受訪家長(即約63人)與子女外遊都與學業有關,而在200多位家長中,逾半家長要求子女在出發前(36%),甚或在機程、旅途上(21%)做功課。

 

  如這項調查如實反映了港部分家長帶子女外遊的心態和做法,家長們就應要知道:

 

  一、一家人外遊享天倫,若要附帶做功課等條件,便會變了懲罰大家。

 

  二、人在異地,做增廣見聞的「功課」可能會比做港式中英數的功課更加有益。

 

  本地家長與子女,為學業、學校內外的考試、面試、名校入學、補習社等,已激化不少親子矛盾,甚至影響關係,破壞親子感情。部分兒童或青少年已誤以為父母之愛純建基於學業成績,若連外遊也要與學業掛鈎,如做功課,便更難改變他們這種錯誤的觀念。

 

  外遊的確要做「功課」,否則便會錯過了「行萬里路」的得益。要了解異地的文化、風土人情,不多做「功課」就不能較深入地認識,從而引發興趣。這些「功課」,出發前要做,旅遊期間也要做,例如去參觀大英博物館或其他美術館,館藏眾多,若不事前做好功課,以挑選個別重點藏品去鑑賞,就會走馬看花,空手而回;又如去參觀歐洲的教堂,也要先找背景資料,才可增添欣賞的樂趣,尤其是意大利的教堂,不少都是政治與宗教權力鬥爭的見證,成王敗寇,對有興趣於歷史及宗教建築的年輕人,便特別多啟發。

 

  父母帶子女外遊,應引導他們用「每事問」的方法和態度,鼓勵他們去探究有趣的事物。即使是食物,異國的飲食文化,以至其歷史背景,都引人入勝,像希臘、意大利、土耳其三國同為地中海國家,飲食文化卻有別,如果子女有興趣探究一下,做這些「功課」不就比做學校功課的得益更大?

 

  在異地學一、兩句向人打招呼、的日常外語,輕輕鬆鬆學習與陌生人應對和相處;不附帶任何條件,樂享天倫,都是全家人外遊時應該做的功課,我們贊成帶住這樣的「功課」去旅行。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旅遊 #親子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