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21

高考作文就是不能「給力」

  網絡「潮語」在學術考核中應否被歸納為規範用語,在中港兩地引起的爭論不絕。今年上海語文高考閱卷中心的負責人、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在高考前曾提醒考生:考試時使用網絡潮流用語,將被視為錯別字扣分。後來周教授卻又表示,不能「一刀切」否定一些「廣泛流傳」的網絡用語,讓人產生如何界定「廣泛流傳」的疑惑。

 

  「給力」一詞對於香港讀者或許較為陌生,該詞具「有幫助,有作用,符合自己預想的目標」的意思。有傳該詞是由閩南方言或是海南方言衍生而成,在「世界盃」期間常常出現。

 

  筆者對這類網絡潮流用語不甚熟悉,但也不抱反對態度。畢竟語言是不斷進化的,眼下使用的語言本來也就是隨時間慢慢演變過來的。細心留意辦公室裏白領的對話,與八九十年代的用詞已經有很大的出入,網絡的出現不過是加速新詞彙的衍生和傳播而已。

 

  但是容許作文考試中出現這些「網絡用語」卻很不恰當,更不宜提倡。眾所周知,出於實用性的需要,民間的語言文字變化遠較學術界為快。不少港式茶餐廳就有自己一套實用文字,薯條寫成「茨條」、檸檬茶寫成「O茶」、豬扒寫成「朱扒」、雞腿寫成「雞脾」,這些詞語相信很多人都見慣見熟,心領神會,符合「廣泛流傳」的定義,是否亦應該容許在考試作文中出現,而不當錯別字處理呢?

 

  學術和實際生活本來就是兩件事,學術本身帶有一定的保守性和嚴肅性,並不能超前接受尚未形成社會共識的新潮流。考試更是學術成績的評核,應嚴格遵循正統學術規範做出評判,否則考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就蕩然無存。試想高考作文中同樣出現「給力」一詞,五年前改卷員或許毫不猶豫就評定該詞為錯別字或不當用語;但今天改卷員卻可能因為周教授一句模棱兩可的「廣泛流傳」而舉棋不定——因為不知道給力是那年那月開始「廣泛流傳」的。更有甚者,不同評卷員或許會出現不同的接納標準,影響考卷評核的公平性。

 

  從另一角度講,不斬釘截鐵地向考生表明,非正統的「潮流用語」在高考作文中出現一律以不當用語論定,給予考生錯誤的印象。社會學研究常常顯示,現代社會的世代(generation)週期縮短,相差五年的人就已經屬於另一個世代。青年人的文化潮流與社會大眾往往有所出入,誰也不能保證改卷員可以看得懂青年人的「廣泛流行」用語。如此一來,就算是在青年人中「廣泛流傳」的用語,也可能因為改卷員本身的視野所限,而被判定為錯別字並酌量扣分,影響青年人的高考成績。

 

  在高考面前,筆者認為還是應該採取保守的態度,不應因為輿論支援潮流語言而接納其成為考試中的規範用語。這樣無論對考生還是當局,乃至評卷員都是好事,說到底「接納」網絡用語只是官員口上說說的,誰也不知道改卷時是否真的不把網絡用語當錯別字處理。考生還是應該「識相點」(上海話,意為小心些),別以自己的前途作為賭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