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1-15

到上海「圈錢」去!

  從大中華地區到南韓、東南亞諸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除了本地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都離不開大量的海外直接投資。積極吸納資本發展生產力,通過出口導向累積外匯和生產資本,幾乎成為近30年亞洲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固定模式。

 

  不過時移世易,近年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增長速度持續放緩,11月利用的外資的數量更連續五個月出現倒退。中國勞動力工資上漲,令生產成本趨升固然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但是各地累計資本數量的此消彼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不少發達國家也開始鋪設「紅地毯」,向發展中地區國家的資本「招手」。深受歐債問題困擾的希臘便派出代表團訪問上海,希望可以吸引到投資者,籌募得希臘急需的資金。

 

  「希臘國資私有化及私產投資項目推介會暨投資希臘峰會」由該國外交部副部長率團舉辦,當中帶來了總額約為500億歐元的項目,算得上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該國最大的私有化計劃。

 

  希臘「變賣家當」確實是無奈之舉,為的是兌現先前歐元區拯救該國而提出附帶條件。希臘不少官員還表示,這批項目中不少屬於旅遊、農業等希臘傳統優勢性產業,附加值很高,過去很少對外招商。私有化除了找來資金填補預算缺口,更希望進一步引進資金提高希臘人的生活水平。不過,打出「清倉減價」促銷標貼的生意,並不一定就是筆划算的買賣。

 

  企業在歐洲和在中國身處的完全是兩種迥異的經營環境。發達國家相對廉潔的體系,清晰、系統化的政府分工及供應機構意味的並不一定就是優良的經營環境。在不少中國企業家眼中估值廉宜的資產背後潛伏的或許是高得難以想像的經營成本,如果對此沒有透徹的瞭解,賠本只是遲早的事。

 

  以2009年中國中鐵的海外子公司承包波蘭華沙和德國柏林之間一條横穿於田野之間普通公路的建築合約為例,最終也因為對發達國家規範瞭解不足而折戟收場。中鐵系雖然海外承包工程經驗豐富,但主要還是集中在非洲等發展中地區,在歐盟地區該工程是唯一的項目。中鐵以波蘭政府預算成本一半的報價奪標,不過卻在估算成本方面出現了嚴重的誤差。從施工的工藝要求、輔助道路的鋪設、機械設備的要求到公路底下三英尺高讓青蛙及其他小動物通過的通道建設等等都未曾以歐盟要求的標準進行造價評估。換句話說原先估算的成本遠低於實際成本,除非承包商貼錢,否則無法以該報價完成工程。項目接下來超支、超時、違約、被賠償也就都是不能避免的事了。

 

  中國企業家近年的確開拓了不少海外的市場,也成功投資不少發展中地區的項目。但是面對諸如希臘等發達國家,在法律、社會規則乃至於勞工待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發展中國家卻是大不一樣,必須進行深度研究。就像經過標榜「清貨減價」的商店,仔細判斷貨品的真實價值,遠比瞄瞄折扣幅度的橫幅就匆匆決策要來的精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