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27

「裸辭」有錯嗎?

  一個多月前網上流傳著一則新聞。上海女孩金玲經新藏線入藏遊覽,途經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時出現感冒癥狀,同行驢友(泛指參加旅遊,自助遊結伴的朋友)將其送到醫院。醫生診治後建議其留院觀察治療,但被金玲拒絕並堅持繼續前行,最終在普蘭一個邊防站因患高原肺水腫病倒,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由於事主本身經濟環境並不寬裕,驢友們發動了網絡捐款、尋求幫助,把事主遺體運往拉薩,並為其雙親購買由上海前往拉薩的機票見女兒最後一面。這件事提醒高原旅行的朋友要注意身體狀況,萬一出現疾病癥狀時應馬上治療,切忌勉強行事。

 

  除此以外,筆者還留意到一個在上海乃至不少大城市越趨普遍的現象 ── 「裸辭」。儘管原因各異,但意指在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前就遞交辭呈。在2010年,「裸辭」曾經登上網絡熱門詞彙的榜首之列。據網上的資訊,酷愛背包旅行的金玲就是自兩年前從單位「裸辭」後,開始了天南地北的遊歷。

 

  「裸辭」在發達國家可謂自然不過的事,然而在一向以穩健著稱的華人社會,「裸辭」行為或有「過度衝動,不顧後果」之嫌。根據經典經濟理論,假設整個社會已經處於充分就業的水平,某種原因形成的失業率仍會存在,因為永遠有部份人正處於尋找更適合自己工作的求職階段。這批正在「尋找更合適工作的人」多半就是「裸辭」者,可見「裸辭」本身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由於華人的社會意識「特別」,卻令「裸辭」的行為備受風險。首先華人社會競爭激烈,很難給予個體多次的機會。在西方世界,一個人若有嚴重過失,或許還有很多機會可以發憤圖強,重新做人。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例,年輕時曾一度荒疏學業、吸食大麻,但最終仍憑著個人的努力,入讀哈佛法學院,甚至當上美國總統。筆者斗膽敢說,在華人世界的過失者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諸如在上海、北京等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任何人如果在成長的歷程中行差踏錯,不要說當政商界的領袖,就算要入讀頂級學府也是十分困難的事。「裸辭」後休息一段時間再重新起步的情況也是一樣。除非「你爸是李剛」,或者你擁有像火箭科學家般傑出而獨特的才能,否則「裸辭」後職位被取代、技能和市場脫節導致難以再就業的風險很高。

 

  「裸辭」或許是年輕人魄力的表現。不少人都想在事業不順的時候先停一停,放個悠長假期,再重新開始。但是浪漫主義的情懷也必須面對現實殘酷的衝擊。有人概括了一下「裸辭」的應有的條件:魄力+財力+才力。除了「裸辭」的勇氣,還有具備保障生活的經濟條件和再尋找工作時的競爭能力。否則「裸辭」後,就得嚴酷地面對諸如生活需要、再次就職等等的問題。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這個不公平是常態的社會,「裸辭」除了要勇氣還要有實際的條件,不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裸辭」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