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7
港科技發展未成氣候 難模仿矽谷
上周,我夥同香港科技界代表、學界代表及特區政府官員(包括創新科技署及信息科技總監辦公室),組織了一個科技考察團到加州矽谷,考察當地的科技發展,並與當地業界交流。
矽谷位於加州舊金山市以南二百裡、聖荷西市以北的一個山谷,是三條公路之間的一個金三角地區,共有逾六千間科技公司,聘用超過24萬人。我們下榻於Milpitas的一間酒店,恰好位於矽谷中心,出入時經常見到不同規模的科技公司;包括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生產網絡硬件的思科系統、生產半導體的英特爾(Intel)、生產半導體機器的KLA Tencor,以及國防科技公司Lockheed Martin等。除了大機構,矽谷亦匯聚了數以百計的小型創新科技公司(當地人稱之為“Start-ups”),例如我們於考察期間訪問的NeuroSky,就是典型例子。
NeuroSky由中國人創辦,香港理工大學亦有份參與其產品開發,從成立到出產產品經過六年時間;近年致力研發以人類腦電波控制的感應器,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讓用家不必身體接觸即可開關電器或開車。這類產品或能為傷健人士帶來極大方便,例如讓他們有機會利用腦電波開關家中電器,或進行辦公室工作等。NeuroSky指,不少汽車公司已對其產品表示興趣,希望這科技能令駕駛者遙控開關某些汽車設施。另外,NeuroSky亦利用這種技術推出以腦電波控制的玩具,該產品去年聖誕甫推出即給搶購一空,本來30美元的零售價更於ebay被推高至400美元,這可說是個利用創新科技獲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矽谷 科技奇葩搖籃
過去數十年,矽谷在美國孕育了很多舉世聞名的科技公司,可謂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世界各地亦爭相複製矽谷的模式,例如台灣新竹科學園、北京中關村,以及香港、上海、深圳、印度、新加坡等,然而,要再造奇跡並非易事,必須要具備以下的最基本的環境因素:
首先,在科技方面領先的世界一流大學,對科技業界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在這方面,矽谷可說是得天獨厚,附近兩間出色的科技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及斯坦福大學,就一直為矽谷的科技業界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和創新思維。
另外,充足的資金亦不可或缺。這些“venture capital”(香港譯作“創業資金”,內地譯作“風險投資”)有別於一般銀行貸款,投資者需冒較高風險將資金投放於新公司。不過這類投資風險高,回報亦高,一間Start-up能於短期內成為為價值百億元的企業,Google就是一個好例子。
香港既有優秀大學,能吸引一流學者(如高琨)到香港作研究,亦不乏venture capital 及private equity(私務投資)兩大資金來源,但香港的科技發展始終無法追得上矽谷,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無法吸引投資者投資於新科技產業。這是個雞與蛋的問題--投資者指香港基本上欠缺科技產業,科技界卻指他們是欠缺資金,沒有機會發揮。究竟這個困局如何打破,下次再談。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