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2-01

論預算案與中產 (工黨 李卓人)

  財爺今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中產市民最關心的,相信不是今年會否退稅,而是退多少稅。多個政黨和團體都要求政府退稅,理由是中產「有交稅、無福利」,退稅可以減輕中產的生活負擔。我認為香港中產市民生活壓力大是事實,但「有交稅、無福利」則值得商榷。

 

  政府統計處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的資料,將全港家庭按其每月入息由低至高排列並分成十個等分,分析稅務和福利對不同收入階層的影響,得出的結果頗為「有趣」。

 

  先說稅務。市民除了需要繳交薪俸稅外,每個住戶亦需要繳交差餉,部分住戶更需繳交地租。一如所料,第十等分(即入息最高的一成家庭)繳交的稅款最多,平均每月12,000多元,而他們繳付有效稅率(即稅款除以入息)為11.1%,亦是十個組別中最高。出奇的是,有效稅率第二高的階層,竟然是第一等分(即收入最低的一成家庭),有效稅率高達10.1%,原因是該組別比較多擁有自住物業的退休家庭,因此差餉和地租支出佔他們的入息一個相對高的比例。如果我們將中產階層定義為第七至第九等分,他們繳交的有效稅率分別為2.2、3.1及5.3%,遠低於第一和第十等分。

 

十等分組別每月平均繳付稅款及福利轉移 (2006年) (單位:元)

 

  至於福利轉移方面,統計處只包括教育、醫療及出租公屋的實物形式福利(以現金支付的福利,例如綜援,已計入住戶的入息);教育和醫療按公帑支出計算平均每月轉移金額,而出租公屋則以私樓租金差額計算。各個十等分家庭平均獲分配的福利轉移金額可參閱附表。

 

  將每個等分家庭獲分配的福利轉移,減去繳交的稅款,可以得出每個等分的淨轉移。第二至第五等分所得的淨轉移最多,平均每月有三千多元;而中產階層(第七至第九等分)的淨轉移亦為正數,即獲分配的福利轉移多於繳付的稅款。

 

  中產市民的觀感跟統計數字有落差,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統計數字是平均數,並不代表同一等分中每個家庭都獲得福利轉移,例如沒有家庭成員修讀政府資助課程,就沒有教育福利轉移。其次,中產家庭獲得的福利轉移只佔入息一個很低的比例,以第九等分為例,淨轉移相當於入息的0.3%,感覺自然是似有若無。

 

  上述分析希望可以帶出兩個討論話題。第一,中產階層生活壓力大,並不是因為需要支付基層市民的福利,基層和中產可能都是地產霸權的受害者(雖然兩者面對的困難不盡相同)。第二,如果要讓中產市民獲得較好的福利保障,現行的稅收和支付形式需要根本改變,例如改以社會保險形式融資,而福利轉移則跟收入和供款掛勾(當然社會是否接受這一套就另作別論)。

 

《工黨主席 李卓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拜登宣布競逐連任,若民主黨讓賀錦麗代替參選會否有效爭取選票?► 立即投票

更多政治擂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