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Text: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助理 陳曉慧
終身學習只聞樓梯響?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正在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和人才需求。世界各地政府都在從政策的層面上變得更加積極,希望支持經濟轉型、提升競爭力。香港也不例外: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去年推出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即為一例。不過,面對多變的未來,除了產業技術的發展以外,另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是人才的培養:香港的人才必須持續提升競爭力,才能充分支持經濟轉型,趕上全球數碼化的步伐。
終身學習並非一個新的概念。早於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向政府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便已經以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為主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香港人的終身學習文化依然只聞樓梯響。根據政府統計處2019年的調查,計劃於未來參加與工作相關培訓課程的在職人士只有6.5%,而在過去一年曾經參加相關培訓的只有約20%;另外,持續進修基金的申請人數從2005-07年每年七萬的高峰下跌至2018/19年度低於兩萬。同為細小經濟體,新加坡的本地勞動人口培訓參與率高達49%,可見香港終身學習文化薄弱,市民欠缺提升專業技能、惠及事業發展的意識。
從政策規劃的層面來說,本港亦缺乏讓在職人士持續進修的機會。僱員再培訓局下的課程一般只供副學士或以下資歷的人士修讀,其他勞工及福利局下的計劃則針對新移民、長者、殘障人士,少數族裔等弱勢社群。比起進修的匱乏,更重要的後果是社會對再培訓的觀念大多停留於協助失業人士、低技術的印象,未能充分利用持續進修來協助各行業發展。面對以上種種問題,香港應該如何增強人才競爭力,與時並進,推動經濟發展呢?
要推動持續進修,可以從課程的資歷認證入手。例如,現在市場上的「微證書」愈來愈普遍,學習者可以透過短期網上課程協助學習者靈活地獲取所需的技能。政府應把握此趨勢,將各類持續專業進修課程納入資歷架構。同時,為提高課程的認受性,政府可鼓勵企業與課程提供者合作,令此類資歷認證受到企業認可,在招聘、內部晉升、薪酬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帶動社會參與持續進修的意願和風氣,增強競爭力。
事實上,政府絕對有條件以身作則,引領行業風氣。以建造業為例,隨著政府要求所有公共基本工程項目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此技能已經逐漸成為新一代從業員的必要條件,滲透到各個課程中。另外,建造業議會(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 CIC)則推出BIM資歷認可計劃及BIM培訓課程認證計劃,至今已有約570名從業員註冊。可見,由政府帶頭能夠在某程度上帶動行業技能的培訓及發展,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提速。
政府亦可透過補助,鼓勵在職人士參與技能培訓。香港可參考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SkillsFuture)的做法:當局向公民派發的一次性補助金具時限性,為期五年;本港可以改革持續進修基金,由學費發還機制改為具時限性的注資方式,鼓勵市民獲取所需的未來技能,追上全球經濟及產業轉型的走向。
隨著再工業化席捲全球,技能的提升不再限於學生,而需要全民參與;香港政府必須透過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終身學習文化,讓每個人都能持續提升競爭力,才能避免香港在時代的洪流中進一步落後於人。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