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7-21

她為何做出一些偏差行為來?

  姐姐、姐夫和我去福建助學。

 

  「為甚麼不帶我去?為甚麼?」當小甥女聽到媽媽說要和我去福建助學,卻說不帶她去時,她不斷的追問。

 

  姐姐說:「很遠的,而且我們只去兩天!」

 

  又說:「平日妳最喜歡住在婆婆家,我們去的那兩天,妳便可在婆婆那裡過夜。」

 

  姐姐想用不同的理由去「說服」女兒,但女兒只是不斷的問「為甚麼」。

 

  去到福建,姐姐第一天打電話給媽媽問女兒怎樣,媽媽說她「很百厭,不聽話」。

 

  第二天,姐姐返家後,跟我們說女兒不肯跟公公婆婆去飲早茶,一定要去吃麥當勞。

 

  小甥女平日住在外婆家,早上起來,一定和公公婆婆去飲早茶,但這天一反常態,堅持要去麥當勞。

 

  我媽帶了她去到酒樓,她也不肯。最後是我媽帶她坐車去了麥當勞,我爸飲完茶再去找她們。

 

  我說:「她的反常行為是她對你們不帶她一起去福建的『反應』。」

 

  姐姐和我計劃這一次行程時,說不帶女兒去。

 

  小甥女不斷問為甚麼,是她真的不明白「媽媽為甚麼不帶我去」,姐姐用的理由太空泛了,她更加不明白:太遠?甚麼叫遠,甚麼叫近?去兩天吧!兩天是多少?是一個甚麼概念?

 

  姐姐愈說,她愈不明白,不知媽媽為何不「要」她。

 

  孩子小,邏輯能力不強,成年人很難完全用道理去說服他們,所以間中(偶爾)要用一些「方法」。

 

  首先,我不會讓小甥女知道我們去哪裏,只像平時跟她說的一樣:我們出差,妳在婆婆家住兩天,去飲兩次茶,便見到爸爸媽媽了。

 

  小甥女因為爸爸媽媽沒有帶她一起往外地,而做出一些她平時不會做的偏差行為,在我媽,即小甥女外婆眼中,便是「她這幾天很百厭了」。

 

  成年人形容孩子時,用的語言很少,而且較為空泛,例如「他很百厭」、「他很曳」、「他很乖」、「他很聽話」……


  一個「曳」字便涵蓋了孩子一切的偏差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是不吃飯、只顧看電視、不去沖涼、冒家長簽名、遲到給罰留堂、不做功課、作弊、偷竊、打架……

 

  於是,一個「曳」字便可能把一些小問題如不收拾床舖,和說謊欺騙父母沒有上課相提並論了。

 

  這便是以偏概全了。

 

  我媽說小甥女很「曳」不聽話,只是把問題的表象說了出來,卻無補於事。


  她的「曳」,是怎樣曳?和平時是否一樣?和平時一樣,叫她沖涼,她不依,這便沒有特別之處,但她平日不撒尿,這兩天撒尿,加上扭計去麥當勞,這便要多加思考了。

  如果我們認真一點,思考一下孩子偏差行為的背後,發掘它的根源。這樣才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甥女一反常態,不和公公婆婆去飲茶,而要去麥當勞,我的分析是她對爸媽沒有帶她一起出外而感到不安,她不明白為甚麼他們不把她帶去,是我不乖嗎?還是甚麼?


  她不能用語言去表達她的不安,情緒得不到宣泄,便投射到日常生活的慍怒中來。

  我跟姐姐說,要在電話中說「我很掛著你啊」,是讓女兒感受到他們的愛,這會減輕女兒的憂慮和不安,令她知道父母的「離開」只是短暫,從而舒緩她的情緒。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巴黎奧運正式閉幕,今屆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是?► 立即投票

更多怪獸父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