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24

居屋可建 樓市不可倒

  中國人的一個傳統觀念就是要有一個舒適的安樂窩,為自己,為家人「遮風擋雨」。然而無論在中國內地城市還是香港,現時樓價的飛漲令老百姓瞠目咋舌。面對如此狀況,不僅基層的市民「望樓興嘆」,即使連收入尚可的小康家庭,亦不敢輕易有「置業」的念頭。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土地資源更彌足珍貴。近年來樓價急升,市民買樓、「上車」愈來愈困難,社會上一羣不符合申請居屋條件,有一定經濟能力卻又買不起私樓的市民,提出復建居屋的呼聲愈來愈高。就在上周,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都分別表示香港樓價已經到了一個「不尋常」的地步,「復建居屋」看來已經「如箭在弦」。

 

  我認同復建適量的居屋,可幫助一部分有需要的市民。然而,我們更要審慎地認識到這個政策若稍有差池所帶來的影響。香港目前已經有超過五成的市民有自置物業,可以說現時發出復建居屋呼聲的,大部分並不屬於這類已有私人物業的市民;只是目前樓價高企,他們的物業不至貶值,才對「復建居屋」無甚意見。若一旦「復建居屋」結合其它經濟因素,影響樓價向下調整,那麼可能會引起這批市民的不滿,造成社會積怨。那就印證了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時的話,若房屋問題處理不當,將會是政治問題。

 

  此外,居屋市場和私人市場的對象其實是可區分的。居屋的認購限制較多,價格實惠,樓盤也以簡單實用為風格,但相對地理位置、配套設施並不如私樓優越,買賣手續更顯繁瑣,升值潛力上亦與私樓不可比擬。有足夠購買力買私人樓宇的市民,除了自住之外,亦看中私樓的保值因素,將其視爲人生中的一項投資。而一些評論更指,「復建居屋」可謂私人樓宇「養客」,令購買了居屋的市民有了一個更好的平台,積累資本,有助於他們在日後再購買私樓,因而,不少地產商及經濟學者都認為,復建適量居屋對於樓市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至於何謂適量,則需要政府小心研究。

 

  即使政府將會推出「復建居屋」的政策,由建造到落成都還需要三五七年,因而並不會即時對樓價帶來馬上的回落,但現時政策都尚未推出,交投轉向淡靜則在過去的周末已經出現。市場對於任何潛在的政策消息都會有迅速的反應,政府在復推這項重大政策時,必須平衡多方面的意見,切合外圍經濟環境和本港的實際因素,小心考慮處理,切不可因民粹躁動而草率行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更多議會內外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