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7-17

醫學院不允許乙肝病毒帶原者入學,是歧視嗎?

  之前因為工作需要,接觸了在乙型及丙型肝炎研究上赫赫有名的美國麥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駱淑芳教授(Prof. Anna Suk-Fong Lok)。她廿多年前曾在香港大學醫學院任教,除了學術成就及作育英才外,有一件事彰顯了身為學者的她關懷社會的一面:替該國遭受乙型肝炎歧視(「乙肝歧視」)的準醫科生出頭。

 

  2011年,美國乙型肝炎基金會(Hepatitis B Foundation)於僅僅半年間,接獲四宗準醫科生及準醫生的投訴,指校方因為他們帶有乙肝病毒,不允許他們入學,或警告要終止他們的培訓,基金會遂把此事搬上檯面。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反應也快,於同年年中召開會議,更新遠於1991年製訂的乙肝醫護人員及醫護學生建議文件,並於翌年(2012年)7月發布。文件指出,慢性乙肝感染本身,不應妨礙感染者選修醫護科系及執業,所有醫護機構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措施」,以保障醫護人員及病人。

 

  有份參與事件的駱教授接受該基金會2012年春季號通訊訪問時表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跟1991年毫無乙肝藥物的情況下相比,已有七種新藥能壓抑乙肝病毒複製,促使原本已很低的傳染病人風險,低上加低。

 

  她又認為,拒絕乙肝病毒帶原者(註)入讀醫學院缺乏依據,原因是醫科生未必需要施行那些手部需在病人體內而可能被利器或鋒利的斷骨等所傷的治療程序(那些並非必修內容),依然能完成醫學院課程。言下之意,雙方血液沒有接觸,就算體內有乙肝病毒的醫學生,也沒有傳染病人的風險。

 

  之後一年,即2013年,美國司法部宣布,乙肝病毒帶原者受相關的聯邦法例保障,涉事的新澤西州的醫學院沒有合法依據拒絕兩名取錄者入讀。該校與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需賠償給事主。同年,美國乙型肝炎基金會共同創辦人兼時任執行董事Joan Block與駱教授,因替「乙肝歧視」事主出頭,獲CDC基金會轄下的一個聯盟表揚。

 

  醫學院歧視乙肝病毒帶原者,不允許他們入學,其實那很難說得過去。上述的醫學院「乙肝歧視」事件後,美國司法部、教育部,以及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聯署一封給美國各醫學院、牙醫學院及護理學院等院校的信件指出,該次事件令三大部門關注到,醫學院等機構乃基於對乙肝病毒的不正確認識,才可能拒收學生。

 

  怎樣才正確認識乙肝?乙肝是由血液傳染的疾病,其中一個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嬰兒出生時,從本已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媽媽身上得到。(見世界衞生組織去年發布的Global Health Sector Strategy on Viral Hepatitis, 2016–2021

 

  95%由媽媽身上感染乙肝病毒的小寶寶,不能清除這種病毒,遂成為慢性帶原者,增加長大成人後患上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不過,近廿多卅年來,這類新生小寶寶如能在出生後24小時內,及時接受額外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則可防止感染從媽媽而來的病毒,避免成為慢性帶原者。(見本港衞生防護中心

 

  上述的世衞文件又提到,慢性乙肝感染的人口比率,以東亞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最高,達到成人人口的5至10%。美國原本對乙肝不太關心,丙型肝炎反而影響他們較大(所以原本在港從事乙肝研究的駱教授當年想到美國發展時,人們勸她三思,說可能斷送前程),但不知道是否一眾當地亞裔醫學界人士的呼籲,此議題這些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美國CDC網站羅列的數字,突顯問題所在:亞裔及太平洋島民佔美國總人口少於5%,但佔慢性乙肝患者總數(接近100萬人)逾半,他們好些是來自亞洲乙肝盛行率高或中度的國家。若不治療,當中15至25%的慢性乙肝感染會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於肝癌的亞裔及太平洋島民,較白人高60%。應對辦法是有的,CDC建議相關族群應驗血,好能及早發現是否帶原者,若是則要跟進(例如定期檢查等)。

 

  今年初,讀到美國乙型肝炎基金會的一篇網誌,提到他們關注的「乙肝歧視」,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例如一名在阿聯酋迪拜一所酒店工作的越南女子,因為乙肝而被辭退、隔離、驅逐出境,甚至終生不能踏足該國。一名在塞班島工作的菲律賓女子,因為被發現是乙肝病毒帶原者,工作簽證突然註銷。還有美國的軍隊,仍然不接納乙肝病毒帶原者入伍。

 

  被問到現在有沒有再接到「乙肝歧視」的投訴時,基金會的副執行董事Chari Cohen在電郵裏回覆說,他們每個月都會接到電話投訴,說自己可能正受「乙肝歧視」。基金會會向有關機構發出信函,提供醫生意見。至於軍隊方面,他們仍在努力。

 

  早已知道內地面對「乙肝歧視」很久,卻從沒想過它也在美國出現。就像Joan Block在基金會2012年春季號的通訊回應那次「乙肝歧視」個案說,那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警醒大家「乙肝歧視」也會在美國發生。

 

  香港有沒有「乙肝歧視」?我詢問過一位帶原者,也問過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他們都未曾遇過或聽聞。若問我為甚麼要談「乙肝歧視」,那我會反問:為甚麼我們也要留意國際新聞?如果答案是放眼世界的話,那麼認識「乙肝歧視」的出發點,也是一樣的。

 

  下一期,會談談中國大陸一位慢慢移走「乙肝歧視」這道障礙的人。

 

註:帶原者vs帶菌者(carriers)

  帶原者,即俗稱的帶菌者,可是,乙肝病毒不是細菌。為免誤會,本文用帶原者,意即帶著病原體的人

 

  本欄旨在集思廣益,內容謹供讀者參考,惟不能代替醫囑。如有疑問,宜與您的主診醫生商量,以得出切合您的治療方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知‧解醫學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乙肝 #都市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