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癌症迷思】拆解令人驚慌又混亂的致癌物
不知道你會否跟以前的我一樣,每次讀到「致癌物」的新聞時,心臟總有點受不了。可能因為害怕患癌,也可能因為那些報道都搞得人糊塗非常。
去年有新聞說香腸及煙肉等加工肉類被列入「一級致癌物」,今年又說熱飲也「致癌」。再來本港消費者委員會前陣子驗出部分醬油樣本有「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然後就是上星期澳門驗出本港某品牌月餅「致癌物」黃曲霉毒素超出當地標準。
先來個深呼吸,我們慢慢拆解。
首先,不要被致癌物三個字嚇倒,它們其實不盡相同。
世界衞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檢視現有的研究報告,按致癌的證據是否充分,把物質歸入五大類別:
第1類:對人類致癌(Carcinogenic to humans)
意思是:有充分證據證明該物質導致人類患癌
第2A類:很可能對人類致癌(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意思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第2B類:可能對人類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意思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但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第3類:在會否令人類患癌上未能分類(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意思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也不足或有限
第4類:很可能不會令人類患癌(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詳見食物安全中心刊物《食物安全焦點》2016年1月號第3至4頁)
這裏有幅很好的圖表扼要說明一切(來源:Compound Interest):
換言之,上述的致癌物分類,是基於現有的科學證據有多確鑿而定。套用香港家庭醫學學院2015年11月12日在《信報》的專欄所言,歸入第1類的物質,它引致癌症的因果關係得到確認;第2A類「很可能」有因果關係,第2B類「有可能」有因果關係;第3類的因果關係不置可否;第4類則跟癌症「很可能」沒有因果關係。
以同屬第1類的煙草及加工肉類為例,兩者都致癌,證據確鑿。
那麼你可能問:這麼說來,被歸入第1類的物質,豈不是「最危險」?去年IARC把加工肉類歸入第1類的新聞出來後,坊間更把火腿、煙肉、香腸及午餐肉等加工肉類跟煙草等同,說「食煙肉火腿午餐肉等於食煙」!
坦白說,以往我撰寫同類專題時也有此誤會,只要是第1類致癌物,例如煙草、酒精及乙型肝炎病毒,都會相提並論,其實這是錯的。
IARC的分類最為人詬病之處,在於它沒有說明不同物質致癌風險並不相同。上述那期《食物安全焦點》簡要地補充說:「每天約吸一包煙(15至24枝煙)的煙民到60歲時的死亡率比從未吸煙人士高出117%;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粗略看得出煙草及加工肉類引起癌症的風險是有差別的。(註:50克加工肉類大約等於一條熱狗腸或兩片煙肉。)
英國癌症研究的網誌(Cancer Research UK)有一張很好的圖表說明兩者的致癌風險分別有多大:
相比19%的癌症由吸煙引起,進食過量加工肉類(及紅肉)引起的癌症則佔3%;相比86%的肺癌由吸煙引起,進食過量加工肉類(及紅肉)引起的大腸癌佔21%。由此可見,加工肉類(及紅肉)致癌的風險比吸煙低。把兩者――以至其他致癌物――的致癌風險相提並論,並不恰當。
每種致癌物的致癌風險如何,恐怕要請教專家。然而,不把不同組別「致癌物」混為一談,相信不難做到。這是IARC把不同物質按證據確鑿程度分類的名單。本文文首談到的數種「致癌物」,黃曲霉毒素是第1類,熱飲(攝氏65度以上)及紅肉是第2A類,前陣子消委會化驗部分醬油樣本含有的4-甲基咪唑(4-methylimidazole)是第2B類,該會稍早時在部分沐浴露找到的二噁烷(1,4-Dioxane)也是第2B類。
後記:
那麼究竟煙肉、火腿或午餐肉等加工肉類是否碰也不能碰?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他《明報》的專欄寫道:「普遍市民都有一種錯覺,以為迷信某些健康食品或避免一些可能致癌食物便可安享太平。雖然研究發現加工肉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可是避免吃加工肉並不足以減少患癌的機會。原因很簡單,大腸癌是由多個基因改變及環境因素導致,單靠微調飲食是沒有作用的。」至於IARC工作小組成員南加州大學癌症流行病學部副教授Mariana Stern接受《洛杉磯時報雜誌》訪問時則表示,像大腸癌這類多種因素導致的癌症,為了降低患癌風險而做的每一件事都重要。IARC詳盡的評估表明,公眾應嘗試減少加工肉類的攝取量。
二人的說法看似矛盾,實質異曲同工,關鍵在於少吃加工肉類的同時,也要多方面入手,例如恒常運動,避免肥胖、喝酒及吸煙等,以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本欄旨在集思廣益,內容謹供讀者參考,惟不能代替醫囑。如有疑問,宜與您的主診醫生商量,以得出切合您的治療方案。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