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牙線原來沒有用」的背後
八月初,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發布的偵查報道指牙線的效用原來還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支持後,令人感到驚訝。不用說,美國那邊的反應非常大。事後負責該報道的記者Jeff Donn一直計算着轉載的新聞網站數目,後來因為太多了,數至150個他便停止計下去。本港傳媒也有轉載。
這宗新聞,在不同範疇上都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作為醫療記者,除了留意到Donn當初怎樣從兒子的矯齒科牙醫(正確名稱其實為「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口中得到線索外,也讓人再三明白,若沒有確實的證據,推論終歸是推論。
以往美國政府均在每五年發布一次的《膳食指引》(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裏,建議民眾使用牙線,以減低蛀牙機會(可參考2010年版本第48頁)。美聯社的報道也提到,美國牙醫學會認為牙線清除牙菌膜,又有研究證實它有助去除齒縫間的食物渣滓。該會的網上視頻並宣稱牙線有助預防牙齦疾病。
不過,只要同時參考《紐約時報》的跟進報道便會了解到,這只是有待證實的推論。該報記者訪問了當地的學者,其中一位提到,牙齦發炎會發展成牙周病――意即牙槽骨流失,所以當中的邏輯是:若能減輕牙齦炎,便能減慢演變至牙槽骨流失的地步。
問題是,嚴重牙周病要5至20年才呈現,而目前的研究為時大多不長,只有數月甚至數星期,未能證明長期使用牙線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如解釋性新聞網站Vox引述美聯社報道裏所涵蓋的一份分析指出,理想的研究應為期12個月或以上。時間太短,有作用的話,也極為有限。
為時長一點的研究不是不可以,那得看有沒有錢。美國公共電台NPR訪問了國立牙科及顱面研究院的牙醫。他說,牙線效益的長期研究,實在需要經費。另外,這類長期研究做起來還有一個困難,就是牙齦疾病要數年才呈現,從那些研究裏搜集得來的證據,例如牙齦出血或發炎,其實相當間接,研究人員要從它們推斷出牙齦疾病(從而證明牙線能否減少蛀牙或牙周病等),並不容易。
觀乎當地不同的報道,縱然證據不足,牙醫團體仍然力撐牙線。可是,去年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受訪者向他們的牙醫謊稱使用牙線的頻密程度,更有接近一成半受訪者說寧可洗廁所,也不願意用牙線。相信美聯社這則報道刊出後,應該讓不少徘徊於該不該用牙線的人得到解脫。
本欄旨在集思廣益,內容謹供讀者參考,惟不能代替醫囑。如有疑問,宜與您的主診醫生商量,以得出切合您的治療方案。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