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1-05

【教仔方法】孩子發脾氣,父母語重心長好?還是一句KO好?

  在商店內有一個看似八、九歲的孩子在發脾氣,鼓著腮,嘰哩咕嚕的在控訴媽媽不買玩具給他。

 

  媽媽就不斷說:「你已經有很多這款玩具了……上次已經買了……」

 

  某旁觀者好像比這位媽媽還要動氣,大聲評論說:「這真是一代寵壞的孩子,說要就要,總是要大人遷就他們……不要縱容他,堅持不讓步,要硬不要軟呀!為甚麼要說那麼多,一句『不買』就夠了。我一定不會買給他,我會拉他回家,訓示一番。」

 

  這位媽媽轉過頭來,怒目而視,心中嘀咕:「真是『路人甲』!毫不知情,卻要以片刻所見,如斯武斷!」

 

  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仔法,但這位先生以自己眼前所見的情況,就作出個人意見,並無不可。但是在未知前文後理之下,如此肯定地一錘定音批評人家的方法,似乎真的是欠缺客觀和不合時宜。

 

  事情的實情是:

 

  媽媽用的方法正好與那位先生的方法相反。她絕對不是縱容寵壞孩子,她沒有打算讓步,最終也沒有買玩具。但是她使用的手法是加以說明不買的原因,而不是那位先生那種「一句講晒」的方法。

 

  說道理就是要用孩子明白的語言來令他們明白不依從他們要求的原因,讓他明白人生不是有求必應。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要求也絕對不是一定不會滿足,絕對不是依父母的心情來決定,而是一些如「上週已買了,你已經有相類似的東西」等原則來考慮的。

 

  另一個分別在於那位先生選擇先拉孩子回家才處理,媽媽則選擇實時實地處理。後者的好處是即時處理可以避免「含怒到日落」,可以趁雙方記憶和情緒仍在的時候來互相明白。前者的好處就是避免引來其他旁觀者的好奇和意見多多。

 

  但是,「回家才處理」可能令孩子充滿擔心,是否會回家之後被打被罰,在路上也不見得不會被盛怒的爸爸教訓。回到家就算是講道理,也可能只是爸爸一面倒的講道理,孩子只有帶著恐懼和不忿而「乖乖的」聽著。

 

  這兩大門派的教仔法,各取所需。閣下希望你的下一代是哪種人,請考慮清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心理攻防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親子 #家庭教育 #港孩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