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1-14

恐懼是要逐步克服的

  每個人都可能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常見的是對蛇蟲鼠蟻的恐懼。每當它們出沒時,就有人尖叫,跳上椅子,全身顫抖,直到有人把它們驅趕殺死,他們仍猶有餘悸。要是它們跑掉,這些人都仍然擔心它們會返回來,所以仍然惶恐不安,杯弓蛇影。

 

  但是,有些人恐懼的東西是比較莫名其妙的,例如害怕橙、西蘭花、羗等水果蔬菜。這並非偏食,而是對這些物件的氣味、外觀、照片、甚至它們的名稱起了莫名的抗拒和焦慮反應。

 

  在大部份的情況下,當事人都會採取避之則吉的策略。他們接納這是自己討厭的食物,承認自己有這些恐懼,只要不碰上便平安生活,倒也樂於保持現狀。況且,因為不少人都有自己懼怕的東西,總有點見怪不怪,更樂於在此情此境扮演拯救者和保護者的角色,英勇地消滅這些侵略者,或者安慰安撫這位尖叫顫抖的當事人。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害怕蛇,她知道只要住在鬧市,不住在鄉郊,已經風險大減。她不吃蛇宴,不用蛇皮手袋,還可自傲地加添一點環保和愛䕶大自然的原則。但是,有一天,她遇上難題了:她是一位教師,其中一科是小學生的自然科學,其中一課是關於蛇的。小學書本最可愛又可恨的,就是在課文中有很多彩色照片,所以她怎也逃不了。既不能不教授這一課,又不能請別人代辧。那怎麼好了?

 

  人類有求存的適應力,所以她也發揮了她的應變策略。那是一個電腦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年代,於是她叫我們這些朋友把課文唸一遍,她寫下筆記之後就去上課。一進課室,她便囑咐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個新的學習法,大家都把書本蓋上,專心聽老師講解,看看你們是否更專心⋯」就是這樣,她就避重就輕的熬過這一課。

 

  有時聽見人家有恐懼心理時,有些人會急不及待建議他們去克服恐懼,去治癒這些恐懼。但是,我始終相信不是所有「問題」和「病態」都必須驅除的,尤其是那些對日常生活運作沒有太大的影響,和主觀感覺仍然很好的情況,可能是毋需急於改變改善的。在這類比較輕微的問題,讓當事人自助、找出路和應對,更是合理和理想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更多心理攻防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兩性關係 #人際關係 #上班族 #都市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