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所謂中國的「系統性挑戰」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於6月1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美國總統拜登親臨與來自北約成員國30位首腦開會討論「世界和平與安全」問題。這次會議分明由拜登牽頭,而拜登此行被西方輿論界稱為「恢復美歐關係之旅」。
近年來,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美國優先」口號下,將美歐的外交、經貿和軍事關係搞得關係惡劣。特朗普於2017年訪問布魯塞爾時甚至稱歐洲是「老鼠窩」。難怪拜登上台後,第一次出國訪問就是歐洲,以表明他對歐洲盟友的重視,同時也多半想拉上北約盟國為自己打氣撐腰。
會後北約盟國發表聯合公報,提到中國「公開的野心與過分自信的行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聯盟安全相關領域構成了系統性挑戰。」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稱本次峰會為該組織「至關重要的時刻」,他呼籲成員國正視中國的崛起。
所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為NATO),簡稱北約,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是二次大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為與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如今前蘇聯解體,美國顯然認為前蘇聯的威脅已轉移到中國。
從北約峰會達成的聯合公報看,拜登恢復了對北約的重視,希望以此強化跨大西洋關係的安全紐帶,並把來自中國的「大國競爭」視為團結北約的誘因,尤其是明確將中國定位為北約的「系統性挑戰」,英文稱為Systemic Challenges,以避免美國要與中國單打獨鬥。
「系統性挑戰」這個提法多半是美國的智囊想出來的,甚或是拜登創出來的。以「系統性」來形容中國,倒也貼切,近年來中國的崛起,不是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的恩賜,而是通過規劃,按部就班的經營。習近平經濟改革方略,繼承了鄧小平,布局完整、主攻點明確,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主要支撐,以創新為最主要驅動力,重視發揮智庫作用,並且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富有吸引力。以「一帶一路」為例,這項改革的倡議,旨在用經貿和基礎設施合作讓各國更好連接起來共用繁榮。而目前已有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定,因而令美國感受到威脅。
另外,中國對外開放也推向了新境界。通過習近平的部署和設計、推動了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建設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資訊。至於「十四五規劃」,相比於「十三五規劃」,已刪除「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內容,新增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包括「2035遠景目標」。凡此種種,無一不是「系統性」的成果。難怪美國為此而懼,忐忑不安。
說中國有「系統性發展」沒錯,但「系統性挑戰」,言之尚早。現時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但與美國的57000多美元相比,差距還很大。再說,2021年,中國國防預算為1.3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090億美元);而北約30國2021年軍費總額預計高達1.17萬億美元,是中國的5.6倍,怎能說中國帶來「挑戰」?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