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1-28

解讀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香港在經歷五個多月的示威抗議活動後,香港選民在11月24日投票選出他們支持的區議員,但已變質為一次變相公投。所謂「公投」,即「公民投票」的簡稱,是由當地人民投票決定某些具爭議性的重大問題。

 

  本來香港的區議會是香港級別最低的民選政府機構之一,其選舉通常是波瀾不驚,關注點都是社區問題。它本身的權力有限,只是在市政衛生、地區交通等問題上,代表各區市民向政府提意見,但沒有任何法定權力,區議會本身也不能立法。根據香港法律規定,區議會議員任期四年,上一次區選是2015年,今年依照法律必須進行換屆。香港目前一共有18個行政區,每區有一個區議會。而18個行政區下,今年總計有452個選區。 

 

  但今次的區議會選舉與歷屆不同,首先是合格選民有413萬名,比以往多了39萬2000多人;18到20歲的年輕選民增加5萬8千多人,但71歲以上的選民人數還是最多的,超過55萬人。候選人多達1090名,選情相當激烈。不過在日益加劇的暴力抗爭運動背景下,選民的關注點已不是社區的民生問題,而是利用手中一票表態,很希望社會能早日回復平靜。

 

  由於區議會選舉是由香港特區政府舉辦,所以選舉結果最能準確反映民意給特區政府參考。其實最近的民調結果已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支持率愈來愈低,但她或認為這是反對派炮製的數字,不夠客觀。雖然「反修例運動」的人數龐大,以百萬計,但隨著激進示威者不斷對香港這個城市大搞破壞,若干地鐵站、商場、道路、隧道等都瘡痍滿目,特首或許希望,一些反對派已改變主意,轉而支持政府止暴制亂。

 

  究竟香港市民的心意如何?二百萬人上街,餘下的五百萬人的想法是怎樣?沉默的大多數的取捨是甚麼?本來是與民生有關的區議會選舉,變質為一次政治立場的對決。由於過去歷屆的投票率只有三、四成,今年則超過七成,說明許多以前不投票的人都跑出來投票了。但如果認為投票是代表支持黃營或是藍營,這樣的二分法未免太簡單。香港市民中,應有不少是黃中帶藍,也有藍中帶黃的;甚至有紅有綠有紫,彩色繽紛。

 

  可以推想,不少投票泛民派的,也已厭倦了激進示威者擾亂交通、迫使學校和商鋪關閉的躁動行為,但這種不滿,抵消不了他們對林鄭政府這五個多月來束手無策、毫無作為的憤怒。在選舉之前,建制派陣營擁有327個議席,泛民派只擁有124個議席﹔但選舉過後,泛民派贏了398席,可謂壓倒性的大勝。不過看總得票率,泛民57%,建制派41%,其實和以往幾次立法會選舉的總得票率差不多,仍然是六四開。問題在於,區議會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制,而不是比例代表制。可見建制派輸得那麼慘,該是時也命也。

 

  選舉結果,明顯表示,選民認為特區政府是管治無能,止暴無效。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大失民心的政府,特首早應撤換,但可能中央如今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仍處於膠著狀態,不想節外生枝,認為香港特首仍有「剩餘價值」,所以希望林鄭月娥能珍惜此一難得機會,好好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也許尚有一線生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區議會 #區選 #區議會選舉 #林鄭月娥 #建制派 #投票率 #票數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