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控制欲望」並非「禁欲」
父母要培育子女立足於社會上,不論是日常生活或在理財意識上,必須指導及訓練子女控制欲望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父母必須清楚分辨「控制欲望」並不等同於「禁欲」。
有讀者以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例,誤把「控制欲望」作為「禁欲」,更把「必需」的責任誤為「欲望」。
在生物學的範疇,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生物的本能天性,也是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其中一個生存目的,絕對不是該讀者所認為單純的「欲望」,所以不應該禁絕。
其次,若人類不懂得「控制欲望」,為了要求滿足「生小孩」、「抱孫兒」的「欲望」,隨意找一個異性對象以達所求,這將變成一個難以想像的社會,所以適度的「控制欲望」實為必須。
不少兒童心理學家已明確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長期「禁欲」會令孩子產生抑鬱情緒,而且更可能因為欲望無法得到滿足而放棄進取,妨礙孩子的上進心。
但「控制欲望」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控制欲望」只是短暫的忍耐而非長期的壓抑,其目的和結果不是欲望的禁制,而是得到更大的滿足。以上文的《棉花糖實驗》為例,能夠成功「控制欲望」的孩子,最後都能夠獲得雙倍的滿足。
欲望是促進人類進步、社會發達文明的原動力。
一位身為專業人士的朋友訴說他的親身經歷:在求學初期,他並不好學,成績平平。父親卻經常帶他到不同的名貴酒樓、餐廳,讓他品嚐不同的美食佳餚。各式各樣的美食,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起他對美食的欲望。
父親卻從不帶他到相同食肆,並對他說自己的能力只能讓他對各種美食作一次嘗試,要再次品嚐相同美食,則須靠自己的努力爭取。
結果為了滿足再品嚐美食的欲望,他一鼓作氣,考取了專業資歷,憑一己之力,滿足品嚐美食的欲望。
從上述例子,我們可以見到欲望對促使孩子發奮進取的重要,因此父母更應該小心回應子女的欲望要求。
以孩子看電視為例,很多時家長為了要子女專心學習,在任何情況下不容許子女在家中看電視,完全禁絕了子女對看電視的欲望,這是「禁欲」。
若父母定下規則,例如在指定時間內能夠完成當天功課,並在家長陪同和指導下才可以收看電視,這便是「控制欲望」。在延遲欲望的推動下,孩子則更可能會樂意專心完成當天的功課作業。
其實電視可以是孩子一般常識的來源,在父母陪同和指導下看電視,更可以讓孩子學得待人接物的態度,又何須禁絕呢?!
電視雖然被不少家長認為是欲望,看成是時間上的浪費。但正如其他欲望消費,在父母的悉心指導和安排下,可以作為孩子「控制欲望」的訓練,進而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