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2
誰是「權威人士」?
過去幾天,整個中環金融圈掀起一陣瘋狂的「猜謎語」風潮,市場均在猜度誰是「權威人士」。
事緣周初內地媒體刊登了一篇名爲《開局首季問大勢》的權威人士訪談,內容論述目前中國經濟新形勢的文章。內容也挺震撼的,特別是扭轉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期,報告的內容對中環金融圈有著直接及間接的微妙影響,特別是若中國經濟無限期以L型伸延,對微觀經濟,以及企業盈利增長將産生負面的影響,很多「動聽」的企業故事將無法說下去。而部分投行界朋友近月也在忙於搞內地企業的「債轉股」,若無法處理下去,很多業務也將停頓,陷入財政困難的企業最終也將破産。
文章的刊登引起市場的遐想,筆者將對投行圈最關鍵的字眼抽出來分析:
目前,中國經濟整體運作雖然是符合預期,部分更勝預期。不過,經濟運行的固有矛盾並沒緩解,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絕對不可以用開門紅、小陽春來形容目前經濟的狀況。綜合判斷,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要留意的是,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並非一兩年就能過去的。
中國將採取甚麽刺激政策?刺激投資擴張的政策看似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此外,中國並沒必要以加槓桿的方式去硬推經濟增長,必須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爲經濟打超級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的風險,必須對症下藥。
依靠過剩産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這些産能要更大、痛的時間會更長。政府在去掉無效産能的同時,也要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的發展動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穩預期的關鍵是穩政策,不能搖來擺去。今年初發生的股市匯市動蕩,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場的這種「超調」行爲簡單理解成只是投機帶來的短期波動,而要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內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産的要依法破産,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亂搞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保人不保企」,把人員的安置作爲處置「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相關的托底工作。
從權威人士的談話中,筆者認爲內地經濟未來將進入中長期的整固期,過往過份樂觀的預期必須要進行適度的調整。更重要的是投資界必須徹底拋棄中國將會採用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增長幻想。
「權威人士」是誰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權威人士」點出了中國經濟的實實在在的景況,打破一些沒有必要沒有理據的超預期幻想。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