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9-11

第一次見醫生——宣判日

  所有報告都出了,等候醫生宣佈結果就好像犯人在法庭等候宣判一樣。不同之處是,今次沒有上訴的機會,這是終極審判。

 

  靜待了大半天,六時半,醫生來了。他態度從容,面帶微笑,我們一家緊張的情緒稍稍舒緩一點。

 

  我試圖從他臉上的表情判斷出父親病情的端倪,但丁點兒也沒收穫。全家人都很安靜,等待醫生開囗......雖然我們心裏有底,但當醫生說確診父親患了肺癌,並已擴散到肝,大家仍覺沉痛,默不作聲。

 

  「肺的腫瘤有9cm,肝的也有5cm。」醫生邊翻報告邊解釋,「雖然癌細胞已擴散,不能手術切除,但仍可以用藥物,如化療或標靶藥治療。」至於採用那種治療方案,則須再作進一步檢查才可確定。

 

  我偷偷看父親,他看上去很平靜,沒有很擔心,只是冷靜地問醫生:患了這病會否突然死亡(drop dead)? (注:後來我問父親當時是在想甚麼,他說稍後會撰文與大家分享。)

 

  我們一連問了醫生好幾個問題,「父親為甚麼會患上此病?」、「是不是遺傳?」「與吸進二手煙有關嗎?」、「為何沒有先兆?」等等,醫生說肺癌的形成是有很多成因的,甚至也可能完全莫名其妙地患上,有時候病發的地方亦很難被驗測到,故父親感到胸部疼痛時去見醫生,已是最快、最正確的行動。

 

  醫生再三吩咐我們不用回想原因或自責,現階段最緊要的是保持心境開朗,一起將正能量傳送給父親。我們心裏面最想知道的是——父親尚可活多久?但最後誰也不敢開口問,亦不知道怎樣安慰父親...

 

  對病者來說,家人的安慰及支持可能比藥物更重要。 亦有研究指出癌症存活率會直接受到病者情緒的影響。我相信很多病者的家人和朋友都會面對同一問題——應該怎樣安慰和關心病者?甚麼話應該說?甚麼話不該說?

 

  還記得在剛知悉父親病況後的一個家庭聚會上,我們都刻意不談病情,只圍繞身邊朋友的故事胡扯聊天。就算沒辦法隱藏得了傷感情緒,也要在父親面前強忍眼淚,聚會的氣氛瀰漫著一股愁緒。

 

  傷感歸傷感,我們一家人每天都會安排時間陪伴父親,讓他不會胡思亂想,亦希望讓他感覺到我們對他的信心,談話中亦漸漸加入癌症的話題。這情況一直維持了數星期,直至有一天,父親告訴我們,他跟所有最要好的朋友都訴說了他的狀況,連海外朋友也都發了email。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父親正面面對了他的病。他的心情明顯沒有之前般沉重,而且可以跟我們很正面及公開地談論他的病情。父親開始忙碌起來,跟朋友通電話、下午茶聚會,父親亦發現他的朋友圈中有很多人都接觸過癌症,無論是朋友本身或朋友的朋友,這讓父親再次深深感覺到他不是孤身作戰。

 

  後來,我再閱讀有關癌症病人心理文章的時候,也發現病者初期的思想可能會比較負面,家人朋友在這時期的關懷及陪伴能支持病者理性認知自己的情況,並積極面對癌症,只有正面對疾病,不要讓負面的情緒主宰思想,戰勝的機會才會大大增加。

 

  希望閱讀這專欄的朋友也可以在欄目下方留言或email分享你們安慰病者的心得。病者本人也可分享你們希望收到怎樣的慰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抗癌兵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